点击放大

被遮蔽的桃花源:中国当代艺术的深耕样本

日期:
2018年12月6日 - 2019年1月14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8年12月6日
空间: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艺术家:
王劼音、尚扬、余友涵、梁绍基、梁铨、张德建、李津、段建伟、徐累、郭工、王顷、周力、董文胜、杨福东、邱黯雄、黄宇兴、屠宏涛、金石、夏禹、冷广敏、王一

展览简介

作为北京798艺术区和德国莱比锡棉纺厂艺术区长期艺术交流计划中的首届项目,本次展览曾以“东方桃花源:对传统美学继承、回应以及发扬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主题,已于2018年9月份在莱比锡棉纺厂艺术区12号展馆Werkschau Halle开幕。展览获得了德国艺术家同行以及公众的高度认同,当地的许多媒体作了大篇幅的报道,赞誉有加。

众所周知,北京798艺术区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其建筑具有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它的正式转型始于21世纪,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大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促进了艺术、设计多元化文化空间聚合。德国莱比锡棉纺厂艺术区(Spinnerei)的前身系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棉纺织工厂,位于莱比锡市区西郊,1992年开放重建后,逐渐发展成为了德国甚至欧洲地区最知名、最重要的艺术文化区之一,也是“莱比锡画派”艺术家主要的聚集地。相似的老厂区改建和时代发展转型的背景,以及同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区,二者共同合作艺术交流项目,对多元文化的发展活力和成果进行呈现,将更好地促进中德艺术家之间的文化理解、借鉴与发展。

此次中德两个重要艺术区之间的艺术交流项目,由北京798艺术区创始人、七星集团总裁王彦伶先生总负责,展览策划则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担任。基于在地性以及语境不同的考虑,展览自莱比锡巡回至北京后,更名为“被遮蔽的桃花源:中国当代艺术的深耕样本”展出。同时,因为展场的变换,参展艺术家也由原先的19人增加至21人。除此之外,其学术主题及其探讨的方向并没有改变,依然针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当中,那些以东方美学根源和历史意识作为反思和探究的创作群体。虽然置身于全球一体化的当代语境,但他们的创作深耕于自身独特的经验和文化传统之中,并试图构建一个有别于西方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系统。这种实践的有效性,显然在此次莱比锡的交流展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毋须讳言,中国社会当下通行的现代性文化标准和规则,从某种程度上说,差不多全盘肇始于对西方现代性的模仿和借鉴。中国当代艺术也不例外,其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谓的崛起,与西方社会的关注密不可分。简而言之,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之所以被快速而普遍得到认可,主要成因是他们的创作特征和方向符合了西方艺术主流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预设。基于中国曾经的历史与现状,预设者的框架很容易局限在那些具有政治波普倾向的艺术趣味当中,从而忽略了有着更为深度和广度的、具有东方美学特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桃花源”概念源自于中国东晋诗人陶潜(约365—427年)的《桃花源记》一文,这篇著名的文章在后世代代相咏,其中描述的桃花源,不但是中国人心目当中理想世界的典型,也早就成为了东方美学系统重要组成的文化意象之一。正如典范人物当推寒山、拾得、苏轼,日用器物会想到瓷器、折扇与丝绸,当人们寻求那些与不完美现实对立的理想世界,希望寄情于山水,一些日常的风景,例如潇湘、西湖包括桃花源,便被文人使用各种文化手段进行形塑,赋予某种超乎外表形态的涵义,从而产生精神层面上的艺术价值。但不幸的是,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愈来愈快速,越来越多的这种东方特有的文化意象,正如这个世界通行的信息、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协作和融合一样,变得扁平化,毫无差异,原本各具特色的艺术边界,逐渐被遮蔽,甚至消失在模糊而暧昧的一体化的文化认知之中。

“被遮蔽的桃花源”主题展试图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中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群体,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年龄为序列,作一次归纳性的学术梳理与呈现,尤其是针对中国传统美学,自觉性作出继承、回应以及发扬的实践活动。这些参展艺术家的创作媒介涉及到装置、录像、架上绘画、摄影以及独具东方特色的水墨作品,他们的创作不但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历经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剧烈的社会现实,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具备了少见的传统性和当代性、过去性和现在性的历史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以及重新认识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逐步形成的新美学特征,或许有可能使之成为世界当代艺术持续性推进的动力,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可能提供差异性的答案、洞见与预想。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