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震旦博物馆于 2019 年 3 月 26 日至 7 月 21 日在 3 楼历代玉器展厅呈现当代展览“郝量:辟雍”。本次展览为青年艺术家郝量在上海首次个展项目,展出艺术家近期以博物馆玉器收藏为灵感而创作的一系列全新作品。基于郝量的艺术研究和实践过程,此次展览将别具一格地分为两档展期前后推出:第一阶段(3 月 26 日至 5 月底)以古玉器、珂罗版画、文献资料及绘画作品组成,是艺术家思考与学习的过程;第二阶段(5 月底至 7 月21 日)将呈现长达 4米的绘画作品。
“辟雍”最早是西周时期周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立的教育场所。辟雍的整体造型最初为圆形,周围有水环绕。因辟雍本体建筑呈现圆形,使其和古代常见的玉璧十分相似,故在古代文献中常写作“璧雍”。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中对辟雍作了具体解释:“辟者璧也,像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像教化流行也”。故自周代以来,辟雍即是探索“学习”概念的重要实践场所。
从 2017 年起,郝量不间断地来访博物馆,特别被馆藏古玉器及相关古籍所吸引。对本次展览,艺术家曾自述“我一直迷恋古玉璧的形态与质感,璧有多样,‘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这样的形质是从这玉石中来,那无以言说的精神又怎么散发出来?清末学者吴大澂《古玉图考》,开篇‘古之君子比德于玉,非以为玩物也’,反思与学习的基调始终就贯穿于这次工作中。”
正如学习行为本身,其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在不同时空下演进出多样的结果,致使我们不仅关注知识的更新,更留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当中话语规则的转变。在郝量眼中,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辟雍”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中枢或节点,它连接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对物质的认知和探索、对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对既有知识的不断修正以及艺术家独特个体的感知与回应。
此次展览为艺术家“灵光”项目的又一次实践,展览分为演变、月华、金乌、渔父及秋江渔隐,两期五大主题,是继 2016 年荷兰博尼范登博物馆“郝量:灵光”展览后的第二站。展出作品由绘画、拓片、古玉、文献资料、珂罗版画等交织而成,并未刻意强调其历史性,为观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去重塑不同个体经验中的轨迹。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