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参展艺术家:胡伟、吕智强、罗蔷、李一星、苏志光、王将、张云峰
ONSPACE位于远离北京市中心的燕郊,莅临ON SPACE的展览现场则意味着一次长久的旅程。然而,任何一次长途跋涉都伴随着与之成正比的心理期待,随着旅程中距离和时间的增加,不断地拉伸着获得高潮的阈值,像是一对异地久别的伴侣,其相遇总是与先前的幻想存在些许落差,高潮总是或早或晚地降临,期待在相遇的一刻分崩离析,情感的顶点也早早地失之交臂。而这种难于被满足的欲望在现实中往往沦为失语的哑剧,反复演绎着一场悖论中的剧集,期待越是被无限地放大,“相遇”后的失落感也越发强烈,而最让人无奈的是,但若没有了时间和距离,也没有了期待,相遇则也变得索然无味。这种期待与现实的间隔几乎是不可弥合的,这也成为地处偏远的ON SPACE空间每次举办展览的巨大症结。
展览“不虚此行”则是针对这一“症结”的一次回应,即对于“观众期待”的一次集中探讨。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更多地以艺术家的自身经验作为出发点,寻求自我表达的出口,而观众则在展览阅读中始终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接纳角色中。“不虚此行”则邀请艺术家反其道而行,思考如何“满足”观众对于展览的期待,或者说,如何让远道而来的观众能不虚此行。艺术家首先需要揣测观众的评价系统,设想在这种系统下观众对于展览的预期需求。在揣测观众对展览期待的同时,也在思考艺术家如何理解艺术对观众的作用,是教条式地促使观众有所觉悟,还是仅仅单纯地娱乐或是调侃,或是以一种无法预料的方式去颠覆观众先验的艺术认可?这次展览探讨的正是 艺术家-观众 之间的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将被作为艺术家创作的材料,或思辨、或利用、或调侃地对这一容易被忽略的审美过程加以回应。而更为有趣的是,作为一次试图满足观众“胃口”的迎合,究竟能否真正让观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或者说,一次服务于“观众”的展览,最后到底能够实现心理上的“不虚此行”,还是依旧只是在重演那场“情侣欢愉”的悖论游戏?
ON SPACE 是由5位青年艺术家(吴升知、梁浩、李天琦、张永基、蒋同)共同创立的艺术空间,“ON”可译为“之上”,既源于这个空间位于小组成员之一的梁浩工作室之上,也象征了空间带有乌托邦意味的理想化“形而上”实践。“ON”亦可被译为与“OFF”对应的“打开”,代表了空间的自由而开放的艺术态度,也同时是向志同道合的青年艺术家敞开的展示平台。
ON SPACE致力于关注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创作,包括影像、装置、绘画、行为表演、声音等多种艺术形式。ON SPACE是一次独立于市场范式下的艺术实践,它强调青年艺术家的独立发声,以实验性对抗商业性;寻找艺术语言的诸多可能,以多重标准取代单一判定;尝试建立新的价值理念,以新文化滋养新艺术;对既有的标准保持警惕,以批判性实现自我反思与成长。ON SPACE定期举办展览,并邀请与空间理念相一致的艺术家参与,并不定期就某一话题组织沙龙讨论,希望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形成一个具有乌托邦精神的艺术共同体,成为展示的平台、交流的介质、思维的集散地。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