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通过探寻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和可能性,呈现出自己的艺术判断和价值立场,来回应纷繁杂芜的各种语境。马晓腾196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并任教于第二画室。从当年毕业作品《鲁迅之死》对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到后来一批带有语言摹仿印迹的人物绘画对表现主义心理结构的呈现,他都在诚恳的追问,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如何将艺术这个意识容器中培育的多种精神情境,用来检讨不断加速的物质化生活。对历史文化题材的释读,对表现语言方式的探索,帮助他逐渐明晰和确定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诉求——在当下这个地域意识和文化自主性日益淡薄的时代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绘画表达路径。
2007年伊始,他开始了一系列关于“记忆重读”的创作。作品并没有聚焦于群众性、集体性的生活模式的扑捉,也没有刻意侧重于政治现实的叙述;而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北京城市景观作为叙事载体,通过记忆、图像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将他在这个历史阶段里经历到的困惑、压力、焦虑甚至伤害记忆,用他所处的时代提供给他的资源和方法,以绘画的方式来做一种本土的视觉研究。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他吸收了传统界画和新年画的语言特质,以接近民间的色彩审美系统,通过平涂的方式,弱化了结构的表现,有些类似于绘画中国风的探索和研究。
其实从中国社会的视觉文化逻辑中选择什么经验做艺术,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妨说,马晓腾以“重读”为名,站在个体之存在的层面上对记忆与历史展开思考,从视觉观看和表达的维度聚焦了性别与权力、个体身份与社会认同、历史的再修饰等等话题;通过诉诸于个人视觉与观念变迁所建构起来的微观视角和叙事结构,制造出一幕幕发生在特定空间中的心理叙事,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纽带断裂和接续问题的关注。——汤宇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