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艺术家文静在展览“神经漫游:留给未来的遗产”中建构出一个颇具想象力的方式来沟通当下与未来:她邀请了数十位非专业演员,在展期中带来三场行为艺术表演。每一场演出,文静会给出命题,演员们则从中去发展出属于自身个体的感知与偶发行为。
文静捕捉演员们在刻意营造的表演氛围中即时即刻的情绪与肢体的反应,一种充满迷思、不确定性、矛盾和开放的关系最终凸显出来。这些心灵痕迹既具有真切的此在性,其意义又向未来的观者敞开。
但展览并非全如想象中那般侧重个体经验的型塑,现场以五个主影像为中心,扩展出数个细分区域,其中作品或荒诞不经,或残酷暴戾,无一不是对生活本身的戏仿。
文静试图使“神经漫游”蔓延出更多语境的可能性,她在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上更加讨论和展示了人类身份、观念、立场的流动性,步入展览,作品的视听讯息会加深这种身体的在场感与知觉的错位感。由此也揭示了本次展览更深层次的社会指向意义——即艺术家的真正出发点是通过图像,现成品装置,表演等艺术形态来表达对人类共同处境的反思,以及对所遭受暴力与苦难的质疑。
“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场所,
存在与虚无,记忆与遗忘得以在此联系与连接。”
——文静
这个被共享的敏感空间,它将不仅成为身份和立场分解、重建的场所,更可以任人自由发挥想象力——非叙述体风格的影片呈现出多面相的情节,展现出的人类生活消失于抽象的身份识别和无接缝的图像中,全凭观众自己的观看逻辑加以把控。
现场表演以更为直观可感的方式呈现出生命和自我意识的自然生发,观众通过视、听、触觉等多维度的感官通道去体会,回忆更为强烈、复杂、含混的感觉与情绪。
我们如何感知自己的生活?如何理解自己曾属于的时代?“神经漫游:留给未来的遗产”在死亡与疯癫,现实与艺术的交汇处,让生命持续获得增值的快乐。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