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海面之下是火山”是博而励实验室(BLG LAB)的第三期展览,由杨天歌担任策展人。在相对有限的项目空间中,展览以含蓄的艺术媒介和作品尺幅(影像、艺术家书和小幅绘画)构造而成,试图对应“海面”所隐喻的外在世界被营造出的平静而稳定的模样;但是,由表及里,在这种被塑造出的表面形象下,却潜藏着艺术作品内容所揭示的无数重“火山”:真实的调查、狰狞的状况、痛苦的诉求、无奈的申辩、诗意的档案和温存的情感……
外在世界经形塑而成的平稳,多少源于公共空间与舆论现状中调查报道与真实消息的丧失与抹除,或许以此为端倪映射出了“后真相时代”的现世现状。展览有意选择保留项目空间本身作为咖啡馆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意在将“后真相时代”模棱两可、不可言说或业已消除的讯息,通过艺术的创作保持在场,并重现世间。展览的主体是需要长时段浸润而体会的录像作品和艺术家书,在维持公共性之外,有意营造出一种默读与沉思的状态,邀请观者在往来中驻足就坐,于不经意间体会尖刻感,一如平淡生活中突然听到的扎心锥肺的故事。
多多少少地,展览复现了一种艺术表达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力感和无奈感——正像多数海底火山的喷发,因为深水的高压而无法真正产生爆裂性的结果,并难以波及海面,艺术的能量也难以撼动表面世界被刻意营造出的平静。不过,于海底火山而言,即便试图打破海面的平静也许终究是徒劳无益的,但火山仍然存在,无畏于深海之高压。
在此理解之上,本次展览并未选择立意于喷薄与爆发的抵抗性、宣言性作品,而是选取了有调查性、纪实性且独具艺术表达的创作——也许是一种更加深入与直指人心的艺术方法;此外,有别于“火山”的躁动,另有一些情感性极为丰富的作品穿插于展览之中,为社会现实下的挣扎苦痛辟出一条心灵出路。
参展艺术家:鲁兹贝赫·阿卡赫巴里、托马斯·盖勒、贺勋、黄成、李昶、李俊男、梁超洪、克里斯塔·齐格勒、宋兮、唐潮、王云冲、文皆俊杰、新工人影像小组、朱湘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