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开幕时间 2014年5月10日下午16点
地点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区北区319号 静画廊
(三影堂与站台中国对面灰色大门广汉堂院内)
联系人 孙可非 86-10-84567945
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是有隔阂的。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异世者”,彼此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我们常常能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里解读到以“我”为范畴的诘问与反思,以及他们存在于当今这个纷扰世界里的个人姿态。
色调,成为将潘剑和付小桐的作品并置而列最简单浅显的理由。在摒弃与保留之间权衡、选择,所呈现的表像最大程度地趋近于色谱之外的黑白两极,对话由此开始。
黑色的基调恰巧契合了潘剑意图释放的情绪,但艺术家却无意沉溺于其中。理性的画面操控着感知,夜色向四周弥漫,网罗形成一个独立于真实的次空间。每一张画面似乎都有迹可循,引诱着好奇又胆怯的我们,试图对阴影里的未知一探究竟。从远处观望而获得的视觉体验,随着物理距离的靠近却变得越发难以明辨。观者从现实中存储的映像,与眼前模糊的画面相互混淆、叠加,无法界定由心念派生出来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越接近真实存在,答案却愈发不复确定。那些远看完全藏匿在黑暗中,近观却相当突兀的大笔触,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上划开一道道口子,使我们被迫踌躇徘徊在真实与假象之间。
我们完全不知道还能从我们自己身上等到什么,驻足踌躇也是一种进程。我们仰视入神,然后转身,继续谦卑地走完宇宙循环中属于自己的那一程。
可以确定的是,不论两位艺术家的初衷是什么,同样在一种破坏的过程之中,在唯心与唯物的对弈中,一种隐秘的感知力量得以诞生:不去再现或者表徵我们已然看到的东西,而是让其隐藏于冥冥之中的另一面得以转现。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