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纳哈迈德当代画廊 (Nahmad Contemporary) 与贝浩登荣幸举办已 故法国艺术家乔治·马修 (1921–2012) 的个展。马修是抒情抽象 派的始创人,亦是行为艺术的先驱,带起了“导管主义”(tubism) 及“滴彩”(dripping) 的创作技艺。展览为今年瑞士巴塞尔艺术展 及伦敦弗里兹大师作品展 (Frieze Masters) 中特设展览的后续, 前者更标志着画廊对艺术家的代理之开始。这亦将是2020年 3月在贝浩登(上海)举办的展览之前奏。届时艺术家的英文专 论亦会同期出版。
这次展览探索马修丰富多元创作中的其中一个断面─1980年代, 更明确地说是1983至1991年间。于这时期艺术家已在法国和意 大利极富盛名,而现时在亚洲正出现回响。在经过1960与1970 年代多次尝试几何变化与应用艺术的实验后,马修来到1980年 代的转捩点。有人形容为“宇宙风格”,有如图像化的“星际战 争”;有人则指是“蛮荒”时期。1980年代马修亦回归反几何 的抒情主义,及他在1950年代采用的书法语言,不过以全新的形 式再现,除了强烈的肢体演绎、断续的线条、颜料与色彩的爆 发、对比鲜明的颜色,更不时配以过目难忘的深邃背景。
这次展览是马修在香港的首次个展,透过展示作品向他与亚洲相 当悠久的连结致敬。马修在艺术生涯发展初期即确立其作品与中 国书法的呼应,两者最明显的共通特点是“即兴性”。1956年, 马修与Chou Ling博士及中国书法大师张大千对谈后,出版了题为 〈抒情类非具象画与中国书法的多面向相关性〉的论文。他在论 文引用了波洛克 (Pollock)、克莱恩 (Kline) 、德哥特 (Degottex) 及 韩泰 (Hantaï) 的作品,主张最自由奔放的抒情抽象作品迥异于西 方模仿性的书法艺术, 而和远东书法历经同样的下笔过程,包括 “落笔速度为首要”、没有任何“既定的形态”、没有任何“预 设的姿态或手法”,以及“入迷的状态”。书法的流动性是马修 的作品中一个重要标志。1940年代,他是构想抽象书法理论的首 位艺术家,更提出符号可以先于其意味的原则。
1957年马修抵达日本,在大批观众面前进行了几次即兴创作,在当 时不仅具突破与前瞻性,更在行动绘画历史留下关键的一页。早于 此行前数个月,以白发一雄为首要代表之一的具体派发布宣言, 指其成员“高度看重波洛克及马修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展现出物 质自身的高呼,那是颜料与瓷釉的呐喊”。将马修与波洛克相提 并论,反映了马修在1950年代何等显赫超群,这不仅是就国际 名声而言,更在于他在艺术和历史上不可抹灭的地位。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