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2021年3月5日上午10时半,《惟象生境——李立新绘画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4展厅正式开幕。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冯健亲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保彬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校领导班子、南京艺术学院各二级学院领导与负责人、南京艺术学院各学院师生、江苏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王建良教授、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先生、中国国旅江苏公司总经理谷大任先生、挪威LINCO(灵可)公司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诺一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旅法著名时装设计师吉平生先生等。本次展览艺术总监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邬烈炎教授、本次展览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共同出席开幕式。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教授为本次开幕式致欢迎词,他说:过年前,我就建议李老师(李立新教授)办个展,他觉得做展览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还需要准备好足量的作品,经过紧张的筹备,终于在三月将他近几年的创作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
李老师是我们学校设计学的学科带头人,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他出版了很多的著作,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业内他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我们过去总有一种认识,认为纯粹的理论家,如果没有实践经验的话,可能在某些方面是会有局限的;而艺术家则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才能指导实践。李老师这样的艺术家,他理论和绘画是并行发展的,他早已超越了实践加强对理论的认识,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阶段。他的绘画和理论的对照研究是两个维度,而这两个维度是齐头并进的。
作为艺术家、画家,我觉得他是非常专业的,他的创作中有早期在中央工艺美院时代受装饰艺术的一些影响,他的作品中将传统和西洋画的气质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表现得非常优秀,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不需要我多说了。
我很高兴我们在这里为李老师办展览,这也是我们学校今年的第一个大型的展览。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来观看这个展览,这个展览展现了南艺老师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和使命。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邬烈炎教授在发言中说:因为李立新教授是我的同事、同行,也是朋友,我应该是对他很熟悉了,但是我有一次在他办公室看到一幅画,我问他是谁画的,他说是他画的。我吓了一跳,竟然画得如此像一个老画家,同时又极具个人特点,画得非常好。后来这几年李老师有陆陆续续出过一些画册,笔耕不辍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本次展览中有相当一部分画是和我们在国外旅行的时候——在欧洲、非洲、在南极旅游的时候画的,所以很亲切,也很熟悉。所以我也从中看到李老师对所观察对象的一个概括的处理方式,是一种很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以至于后来我们看到有些景点的时候,就会对李老师说:“李老师快过来,这是你的菜!”今天的展览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激励,我也在想是不是应该要为办一个个展做一些努力。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立新教授发言,对于各位嘉宾能够抽出时间来参观指导他表示感谢,他说:大家知道我是一个搞理论的人,最近几年画了一些画,实际上我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画,到现在已经有50年了,但是我一直没有把自己当过艺术家,因为我没有基础,也没有专门学过,只掌握了一点白描的手法。我在一家工艺美术厂干了5年,在那里是临摹、拷贝,所以白描相对比较熟练。
经常有人问我,你说你没有基础,那你的画是怎么画的?
有一次庞茂琨看了我的两张丙烯画,他说这个画好像不是中国人画的。他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国人画画,油画有油画的技法,国画有国画的技法,但是我没有这些技法,我很想用这些技法来画,可是我不会画,也就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前几年我办出一个小的画展,我自己写了个前言,前言的题目就叫“摸不着门”,不过到现在还是“摸不着门”。现在我画的比较多了,如果要归纳一下我的这些画,我自己觉得就是线描加上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是在中央工艺美院学的,这所学校它集中了中国最杰出的装饰艺术家庞薰琹、祝大年、袁运甫这些大师就无需多说,实际上吴冠中的画里面也有很强的装饰色彩。
有一次书籍装帧家邱陵先生跟我们讲,他说大多数人出去写生会看到很多色彩,画面上的色彩非常丰富。但是我出去写生,就只看到黑白灰三个层次。当时我在想邱老师是不是色盲?但是我现在回头一想,这就是他的装饰性语言,所以这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大概在10来年前,我看到杜大恺先生的画,我第一感觉是似曾相识,就像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看到林黛玉的时候,“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我就向他学习,但也没学好。因为除了技巧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东西——人文、修养,这个很难学到。我到南艺工作也有将近20年时间了,我深受南艺这个百年老校的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南艺的学术自由的风气、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让我感到了一个人的价值,你只要做出一点不一样的成绩,就能获得鼓励、支持和认可,这一点也让我充满信心。
在去年年底,刘院长跟我讲,他说我看到你的这些画了,给你办个画展吧!我自己感觉画的也不好,我正在犹豫的时候碰到了小山馆长,小山说你一定要办!我说弄个展览太麻烦了,他说人活着就是烦的,就这样敲定了展览。我很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其实我没有烦,就是要麻烦馆里的工作人员,所以我要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最后我要感谢各位的到来,感谢各位对我的作品如此之高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教授为开幕式致辞,他说:刚才前面嘉宾发言一直提到三个字——“李老师”,我心里很高兴,总觉得是讲我这个李老师,因为我经常听馆里的同事这么叫我。这个展览的开始,“李老师”(李立新教授)是不愿意的,他说压力太大,但现在这个展览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些画画的、欣赏画的应该要感觉到有压力了,因为他画的非常棒!在此,我作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掌门人,首先是祝贺,另外我要向李老师好好学习。
本次展览策展人郑闻介绍本次展览说:李立新的绘画过程,一定是一场构建内心世界与内心秩序的过程,他拒绝泛滥和煽情化的表达,他尽可能为将要表达的事物留有了足够充分的余地。李立新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视每一个地域的特色,无论从丝绸之路到江南小镇,尼罗河畔到耶路撒冷,英格兰小镇或是威尼斯岸边,无论是“大漠孤烟直”还是“山色有无中”,我们都能在他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节制的诗性与一种表里如一的真诚。李立新的风景绘画也不时展露出构图与面积上的“空白”,以及一种意境上的“空”——即使在他几幅鳞次栉比构成复杂的城市建筑景观中,仍旧体现了一种“空”的意境与氛围。我认为,这正是李立新绘画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他绘画精神的核心。李立新在绘画中,展示了一种如同高级的电影空镜头般的观看方式,一种凝聚了时间和空间的视觉延展。这种观看方式与事物保持了合适的距离,呈现了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永恒和宁静,一种形而上层面的“空寂”。
展览开幕之际,距离2019年底的全球疫情爆发也过了整整一年有余,即使全球通行在当下还不是毫无障碍,但我们相信人类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已经展示了复苏的曙光。李立新说他喜欢东山魁夷的画,画中的恬静犹如这个世界诞生之初。也正如庞薰琹谈到:“中国艺术注重自然,注重自然和人的和谐,艺术本身就是自然和人的和谐。”我们也借本次展览中李立新的绘画,祝福我们和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在不久的未来继续畅游真实的世界与艺术的世界。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