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格物纸知——瑃燕&王焱 纸本作品展
策 展 人:朱兴国
艺 术 家:瑃燕、王焱
主办单位:今日艺术汇·今日画廊
学术支持机构:今日美术馆
开幕日期:2014.12.14(周日)15:00
展览日期:2014.12.14 - 12.29
展览地点:今日画廊
北京朝阳区百子湾路苹果社区4号楼
写在瑃燕、王焱展览之前
文/朱兴国
瑃燕的“一沙一世界”系列作品迷人之处在于其散发的禅意,正如《华严经》曾提到“因陀罗之网”(Net of Indra),由无数种珠宝编织而成,每一件珠宝有无数个面,它映射出网中的其他珍宝且被其他珠宝所映射。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褶子理论借用因陀罗之网来阐述,世界由无穷单子(宝石)构成,但是任何一粒单子或宝石都映照出上帝“惟一”之相。瑃燕另一系列的作品,是将日常的画册的上的经典图像再绘画。当一个艺术家不断思考自身对待绘画的态度,便显示出建构一种“图画语境”的有意识的努力,其结果反而可以实现对经典图像持续不断的再创造。
王焱的纸本作品题材清晰可辨,通常是一些“出人意料”的日常之物:断线的球拍、打散的羽毛球这些具体之物“客观真实”地呈现在虚无的背景空间之中,如同设下的谜题,不断诱发着观众去想象,并自行打开记忆闸门,任与时间、经历相关的每一条河流徜徉开来;水彩颜料、水彩纸等原本用来绘画的工具,在这里又成为是所要描绘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同时成就了对媒材和再现的指涉——两个角色,为了产生出另一方,每一方都在声称自己的首要地位——要么反思其他绘画,要么反思自己,前者是相互参照,后者形成自我参照。总之,艺术家就是有意不让观者仅仅停留在单薄的视觉愉悦之中。
两位艺术家创作的方式不同,一位从抽象表现入手,一位从具象写实出发,最后指向了观念。前者通过抽象(动词)行动针对绘画的意义作出提问,思维很东方;后者通过可辨的图像质疑绘画的概念,思维很西方。无论是对绘画行为的反思,还是对于绘画的概念和意义的省察,观念的指向都对准绘画本身。同样重要的是,两位艺术家自己都是视觉系老牌瘾君子,对“视网膜艺术”的制造要求苛刻,看进去了的观者不难发现这一点。两位对绘画材质都相当考究,对使用的手工纸纹路纸性、水量控制极其敏感,凭得是经年积累的美学素养。其间,绘画的过程发生了奇特的转化,从抽象表现入手的作品,观者的视线最终却停留于其具体而鲜明的形象之美;从具象描述出发的,观者最后却自动省略了初见时特定的符号而看到了满眼的语言之实。终于,观念还是没有凌驾于视觉之上,双方握手言和成为复调、共筑交响。当然,对于它们的制造者来说,绘事本身,就是一场必然一以贯之的人生修行。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