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创作自述:
由于参与龚卓军主持的艺术家档案建置计划,2013年中我开始拍摄江忠伦、陈伯义、李旭彬、许哲瑜等艺术家纪录短片。若做为纪录片,它们更像是透过影像对艺术家进行贴肉式的书写;若做为艺术言说,它们更倾向为非第一人称式的影像触视。在拍摄、剪接、混音、转档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两个艺术主体同时占领同一个空间」的双重失败性。亦即,拍摄对象绝对第一人称化(成为被摄之物性)的不可能与拍摄者完全非人称化(成为摄影机自身)的不可能。
在此种于纪录与趋/驱真两节点之间游荡的半纪录片(semi-documentary)式影像表达的,不仅是游荡路径的可视化,同时也让两具艺术主体的身体不断地精神肢解、转扭错置。如果这是一个艺术书写的第三路径,那么我起心动念,招唤倪祥、高俊宏、陈界仁、龚卓军等诸主体之局部碎身,将游荡在田野踏查、拍摄纪录空间中精神肢解的三魂七魄丛集,于影像中投影出一具非元主体。每一个局部都是整体,每一个身体零件都可易位链接,每一个碎身都是原主体的割让,在余地中复活繁生。
----------
林欣怡是国立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博士,现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材质创作与设计学系专任助理教授。由于她参与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龚卓军主持的艺术家档案建置计划,2013年起开始拍摄江忠伦、陈伯义、李旭彬、许哲瑜等艺术家纪录短片。透过影像,林欣怡对艺术家进行了「贴肉式」的访谈和观察,从中可以看到她自己的观点,也有他人对这些艺术家的印象。
这次展览之中,她将带来倪祥、高俊宏、陈界仁的纪录片。这些带有电影感但又极度真实的纪录片,在纪录与趋/驱真之间游荡,凸显出林欣怡对艺术家的观看和阅读方式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以影像的方式,搭配林强的配乐,对台湾艺术主体性提出自己的论述。
◎「余地档案研究影展 Margin Archive & Film Fest 」
除了纪录片,同时林欣怡也邀请到龚卓军策划一档案室,进行艺术家对艺术家的图像文件案的搜集研究工作,例如高重黎拍陈映真、张照堂拍陈达等,而搜集到的影片将以小影展的放映方式,与大家分享。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