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2021

日期:
2021年7月10日 - 2021年8月26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7月10日
空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艺术家:
毛旭辉
策展人:
戴卓群

展览简介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7月10日在北京双空间同步推出“永恒史:毛旭辉四十年回顾展 1980-2021”,呈现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毛旭辉个展。此次展览筹备经年,也是继2020年初唐人香港空间“意志:毛旭辉个展”之后对毛旭辉艺术创作的全面回顾。

本次回顾展由戴卓群担任策展人,从毛旭辉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精选200余件作品,分为四个重要章节,包括布面与纸本以及木板油画、纸上水墨、手稿、布面综合材料等多元媒介的作品。

毛旭辉是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也是西南艺术群体的领军人物,80年代曾带领“85新具像”运动,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毛旭辉1956年6月生于中国重庆,同年随父母移居昆明。198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2001至2016年,担任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在昆明工作和生活至今。

1971年毛旭辉中学毕业,到一家百货公司当搬运工,利用工余时间自习绘画,主要参照一本苏联人写的《给初学者的几封信 》的教材和受到昆明外光派画家们的影响。工作6年后,1977年毛旭辉考上了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并在1979年和张晓刚等人,初次前往圭山写生,这次写生也为1980年代与2000 年之后一再回到圭山埋下了伏笔。

1982年毛旭辉毕业后又回到百货公司,1984年调入昆明电影公司,担任美术师画电影海报,开始创作现代风格的作品《红色体积》、《红色人体》、《圭山组画》。毛旭辉当时创作的作品,摆脱了当时流行的乡土写实的影响,用表现主义绘画的语言方式,潜隐出社会动荡背后人们精神与心理层面。

1985-1989年是中国早期前卫艺术最激情燃烧的岁月,“80年代的作品,尤其是红色人体,红色体积以及私人空间的水泥房间里的人体,就是我的摇滚,我的青春的证明。(毛旭辉,2019)”。1985年毛旭辉在上海和潘德海、侯文怡、张隆、张晓刚等人创办首届《新具像画展》,引发轰动,成为中国大陆`85美术新潮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毛旭辉创作《水泥房间里的人体》,拼贴《大卫与维纳斯》、《红砖楼》等作品;出席珠海会议并参加了《中国青年85‘美术思潮大型幻灯片巡回展》。在昆明参与创办和组织《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新具像第三届展》。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云南·上海(新具像画展 》及其发展 》一文。

1987-1988年毛旭辉创作《私人空间》系列,参加成都 《1998 西南艺术展》,首届 《 中国油画展 》(上海),出席“1988 年黄山现代艺术研讨会”,递交艺术笔记《 艺术问题即人的问题》,在《美术思潮》上发表 《新具像 ― 生命具像的呈现与超越》一文。

1989年,毛旭辉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创作《家长系列》、《白色人体》多幅。1992年《家长系列·大三联》在广州双年展上获奖。

1993年,毛旭辉向昆明电影公司申请停薪留职,成为一名自由的职业画家,并开始创作《权力的词汇》、《日常史诗》等系列作品,通过绘画表达出了对权力的不安、 恐惧、愤怒和绝望。

1994 年,毛旭辉开始创作《剪刀》、《靠背椅》系列,不同于“政治波普”艺术家们平涂和消除绘画性的潮流,他坚定地退回到绘画性本身上去,研究画面的肌理、厚薄、形式感之间的微妙差别,并在之后进一步将其图示化和符号化。

1990 年代后期,毛旭辉越来越走向自我的日常世界,深受博伊斯“社会雕塑”观念的启示,他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产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关注和兴趣,“椅子、钥匙、 剪刀、药、烟、茶杯、酒瓶......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存极为密切,它们同政治、经济一样,相关着我们的生活。……它们基本建立在我对“权力”的感悟之上,隐喻某些固执的社会问题。”(毛旭辉)

此外,“圭山”也一直是毛旭辉创作中持续的主题。“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圭山已成为我们常常回去的家园,一个逃避城市寂寞与纷扰和不断获得灵感的乌托邦(毛旭辉)。”2006年9月,回到云南大学教书的毛旭辉带学生再次来到圭山,此后再无间断。圭山在毛旭辉心中,已然形同柯罗的巴比松,塞尚的圣维托克,而“圭山写生”也成为了他独有的教学传统。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