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代谢

日期:
2021年7月30日 - 2021年10月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21年7月30日
空间:
Mao Space(上海市黄浦区建国西路56弄29号)
艺术家:
王鲁炎、倪有鱼、拉斐尔·多梅内克、经傲、共代谢工作室、姚家豪

展览简介

“公共存在于他者的空间,在此空间人们彼此承认,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合作沟通,体认‘公共幸福’”。

——汉娜·阿伦特

文 / 施金楽

MAO Space很高兴宣布空间将于7月30日举办主题概念展览——“Co-Metabolism 共代谢”,此次展览由六位代表不同创作背景和身份的艺术家(组合)构成:王鲁炎、倪有鱼、拉斐尔·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经傲、Cometabolism Studio共代谢工作室、姚家豪(Willson Douglas Iu),围绕“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公共性”三重概念之间关系的探讨作为出发点,亦是MAO Space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当代公共艺术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实践,引导开拓公众对于“公共性”创作的深度认知和想象力延伸的开端。

展览名“Co-Metabolism”原意指的是微生物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的情况下降解同一介质中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取自此次参展艺术家共代谢工作室名称的转换,一方面指向六位艺术家(组合)作品相互之间在空间内部彼此对话、消解,同时相互转换、联结的过程所产生的特定语义关系,从而更深层次表达这些具备“公共性”意义的作品如何打破“私有化”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边界,建立并拓展全新的生态场域——“公私合用”。

随着大环境下公共空间不断被“私有化”,真正属于私人的空间变得难能可贵,公共艺术恰是打通公私空间的有效媒介。在这样的语意下,我们将此次展览场地视作公共空间,与作为私人空间的“家”互换角色,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置于展厅中代表不同寓意的“书房”、“客厅”、“餐厅”,同一屋檐下特定的场域内每位艺术家作品被赋予新的寓意,观众则在作品与空间角色的互换中反思何为“公”,又何为“私”?

王鲁炎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的个人主要作品均围绕着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其作品所设置的悖论语境令进入其中的判断被后一个势必产生的判断所否定。此次选择的六件作品恰可体现以具有公共性的“人”如何在私人空间及在不同的作品和观众之间传递信号、对话交流,反之更深层次的表达则是“个体”的存在如何在公共性消亡的时代彼此依赖共存,成为人与人、人与空间、空间和空间之间达成“公私合用”的关键与必要所在。在此,人是公共人,亦是公共艺术。

倪有鱼在自己多年塑造的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系统中不断突破,其所独有的代表性“水冲绘画”以及古董照片拼贴作品仿佛在对历史和客观世界产生独特感知基础上尝试打破既定的理性认知。通过带有深刻隐喻的符号,建立特定的抽象空间,无论是“卧室”还是“工作室”,当观者置于这些画框内所体现的狭小的私密角落和充满无限想象的框外空间之间,所感知到的是去时效性的永恒普世价值。这种在心里上的微妙感触,也许才是跨越公与私界限最柔软的利器。

经傲的作品围绕着氛围音乐、行为艺术、以及连接不同空间的声音装置展开,试图探讨在不同的空间中声音可带动的融合关系。以“纯然物”为主材料,进一步探索“物质”与“非物质”间的关系。作品“《 Untitled 》木球撞击系列 2”是呼应空间中颇具禅意的方形玻璃窗背景而特定创作,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与空间和对面的窗口产生互动。一圈玻璃杯和两个圆球之间的互相撞击,从中因为吊挂木球的长度不同所产生的随机撞击,以及玻璃中的水位有声音高低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窗外的自然空间,眼前的人工玻璃材料与带有空灵的声音,它们可以碰撞出什么?

古巴籍艺术家拉斐尔·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本身在社会主义制度中长大并接受教育,对建筑空间和公共宣传的兴趣自然地为其早期作品奠定了基础。移居美国后,艺术家经历转型、重新定位和文化融合的过程,影响与兴趣也随之扩大。此次选取的「艺术家书籍」系列的六件代表作品可以视作一场“革命”——它们不是关于艺术的书,甚至不是介绍艺术的书,而就是完整的艺术品本身。这些艺术家书籍在经过切割后,只包含了图像、文章或者广告的片段,便不再具有实用的意义;而在切割这一动作下,文字脱离了其本身的意义,变成了视觉上的噪音。从另一视角,作为具有“公共性”意义的书本身,当其失去实用价值,又如何作为艺术品在私人空间显现其公共性。

共代谢工作室Cometabolism Studio是由设计师张宁和新媒体装置艺术家杨亚非成立于北京的设计艺术研究工作室。作品边界从家具,装置涵盖到影像,平面,互动新媒体等领域。共代谢工作室试图将工业构件等大规模生产工业代谢品重新激活并模糊他们在空间中的功能,真诚的将公共空间和物件交还给当下的真实需求,扩展物品和空间的可能性。此次展出的四件创作通过使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物件进行重新组织和再生产,形成既适合“公共”又适合“私人” 的装置。模糊其原本的功能和使用场景,打破被常识界定的定义与固有偏见,回归物品更真实的状态并引起观众的思考,探索更多艺术化的可能性。

建筑师身份的姚家豪(Willson Douglas Iu)梦想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匠人, 从不同的地域及历史中学习不同的传统文化并和现代的科技所结合, 希望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特色建筑形态及以其设计改变现今千篇一律的主流世界。作为此次空间展陈的主创者,他以代表上海建筑特色的“红砖”为元素,在五位艺术家独特语言特色基础上赋予新的语境,独立而统一,打造了其属于私人空间的公共性创作。

以上便是促成此次展览的初心,对所提出的问题答案就留给空间,显现于未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