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艺术家:雷维托·科恩与图尔·范·巴伦、 西蒙·丹尼、 Fabric | ch建筑事务所、法证建筑、哈伦·法罗基 、尼古拉斯·拉马斯、琳恩·赫什曼·李森、陆扬、林博彦、大卫·奥赖利、帕奎硬件、乔恩·拉夫曼、黑特·史德耶尔、施政、郑锦衡
昊美术馆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1月15日呈现展览“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人只是在其表面称之为人,去掉皮肤解析,人瞬间成为机器。”当保罗·瓦莱里在100年前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可能还不能完全肯定今天的人类——这一生物有机体,在高度信息化的时空中,已被深度地纳入机器之中,或恰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成为机器中“一个有意识的连接”[ 卡尔·马克思, “机器絮语”,《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尽管在今天,机器不仅以物质的形式出现,更化身为数据、算法、编码等一切可操作、可计算、可思考之物,但人机之间的关系自关于机器人的构想诞生至今仍一直缠绕在人们对于过去、现今、未来的想象、憧憬与恐惧中。
机器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人类对自身的投射,人类将关于奴役与自由的观念应用于这种新关系——即与代替人类作为技术个体或工具载体的机器之间的关系。与机器的“具身化”相反(或可以说实则相似)的是,人或有机物正在走向去身体化。与此同时,人类所创造的社会系统也从未停下其吸纳新技术的进程,而所谓“新”的技术在试错的过程中,其差异性和偶然性亦被系统所吸纳,使得“每个意外、每次冲动每个错误(对系统来说)都是生产性的”[ 尼克拉斯·卢曼,《社会系统》],成为了可预期、可计算之物。在此系统下,差异被混淆和抹去了,但不同领域之间却因专业技术的复杂性变得孤立和不可交流。
正因如此,技术在今天高度中心化、同质化,也更加精密化,它深度地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皮肤之下,却并不真正可知、可感、可思。在此语境下,作为身处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园区——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艺术机构,昊美术馆希望借由展览“皮肤之下,机器之间” 提供一个开放而非闭合的场域,邀请公众进入其间共同提问:我们如何触摸机器?机器何以思考我们?在与机器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将自身实践放置在何种位置?从这些问题出发,展览呈现艺术家雷维托·科恩与图尔·范·巴伦、 西蒙·丹尼、法证建筑、哈伦·法罗基 、尼古拉斯·拉马斯、琳恩·赫什曼·李森、陆扬、林博彦、大卫·奥赖利、帕奎硬件、乔恩·拉夫曼、黑特·史德耶尔、施政、郑锦衡的作品,同设置一个在展览过程中持续发展的“论坛装置”, 由建筑事务所Fabric | ch为展览特别创作,试图借此在紧密地交流中,连接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和每一位参与者,触发差异性的对话与质询。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04月24日。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孙振华
大画家毕加索1944年加入法国共产党,这让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2012.04.16
杨天帅
他知道大主教需要一面人像花窗玻璃,只是他对这一决定感到疑惑。...
2014.07.08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李振华
当代艺术的第一次洗牌应该从89大展算起,这次洗牌的结果是当代...
2014.01.07
尹朝阳
关良画作近几年逐渐成为热门。大凡热门出现,离他冷却之时想必也...
2016.01.08
刘钢
很早以前就在画册上看到过何孔德的自画像。虽然仅仅是图片,但画...
2013.11.10
夏可君
西方开始的现代性,就一直在欲望与虚无之间打转,陷入了如同长蛇...
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