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任何一种本土现代艺术语言都是西方现代艺术话语与本土话语融合后的再生——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融合后的再生。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成果首先反映在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上,如果没有在“美术革命”中建立的新式学校来推动西画在中国的传播,很难设想当代艺术在中国究竟是什么模样。此次展出的8位艺术家正是处在这一特殊的位置,既在学院内延续现代美育的传播,又在探索本土语境下的当代艺术这一过程中不断突破。
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始终是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社会独立的洞察与体验之上。陈淑霞将平凡的事物创造为艺术形象,将其从人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让观者变成自由的审美主体,零距离地关注自身内心的生命体验;范勃将盲人的手工书写,一种绝对的触感之物,一种在触感之外毫无意义的对象,重新纳入到视觉系统中来,试图打破感官系统封闭性的尝试;顾黎明以其特有的敏感尺度将传统文化的审视和现实文化的观照揉渗于一起,衍化成作品的内在力量;刘庆和将水墨介入当代,用笔墨构成与当下生活的直接联系,描绘初生的“都市”景观,也将个人化的细微情绪通过水墨传达给观者;汤志义以古老的东方传统艺术媒介大漆为语言方式,进行当下表达,把漆的物理性、实用性、观赏性提升到精神层面;王易罡感觉到中国色彩美学的独到之处,于是在作品中有意识地限制了色彩的使用,把用色的方法规定在传统的用色习惯当中,让观者体验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视觉经验;武明中从最著名的玻璃系列抽身出来,转而架立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桥梁,反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以及对消费文化的思考;张志坚淡化作品的主题,相反强化语言的编码,积极地调动不同的视觉语言与修辞方式,使其在同一画面结构中形成视觉张力。
物质世界的改变需要时间和基础,艺术的改变只需要观念的革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环境下,学院的力量不仅仅落在教书育人,更要构成中国新美术教育的先驱力量,要培养真正有个人风格、能代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
北京索卡艺术将于3月2号呈现群展“学院的力量”,该展将展出8名全国顶级艺术院校专业教授的近期作品,并由夏可君博士进行学术主持,敬请期待。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