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前 言
文 / 徐亮
细观王利丰的艺术作品一直贯穿着强烈的母语化意识. 从1988年红门画廊最早展出的 “椁”系列“国文”系列 “战国·春秋”系列、“大汉”系列、“大唐”系列、到后来的“大宋”系列、“大明”“青山”系列等。他踏巡着中国历史,以朝代的名号为题将碑帖,古书典籍,金箔挪用拼贴于画面表明了他对中华民族母语文化符号的强烈记忆和历史诉求,表明了在这个价值动荡的开放时代王利丰对自我的发现与文化体认。表明了在这个迷乱的年代一个清醒的艺术家对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时下抄袭、模仿凭空“造化”反叛、抵抗乃至疑惑。尤其是延续下来的中国历史文化记忆符号的这批作品,其背后对应着是东方传统母语文化语境在当下的反诘和警示意义。同时在谴责当下艺术语境中对母语基因文化的漠视和虚无态度,更基于许多当下的天价作品中对文化属性缺失和毒瘤式的无厘头给予了无声的鞭挞。
他试图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他所需求的文化精髓。从而对作品的表现以挪用材料的方式表达出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艺术创作中出现节点,变异和裂变出新意象的可能性。并以一种符码和语符的象征意义同中国文化形成一种或间或离的嫁接效果,使其成为了一个语境的通道或密码,去破译其母语基因文化在当下艺术生态和文化记忆里的价值和意义。解构他元素在文化和母语基因之间内在的表征、类比关系,回问我们优秀文化遗产里可资鉴的精神骨髓。这些回问和探索恰恰是当代艺术发展三十年来需要我们重新来梳理和研究的重要话题。
王利丰近三十年的艺术实践给我们排演了从宋、元到明、清绘画的精髓和精神要旨,更以其现代性的创作方式领会和阐释了对古人在认识世界感悟自然的母语化理解。特别是他以回问、设问、乃至疑问的态度和直击了当下艺术创作中一些非艺术的荒诞行为,在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界绝对是另类和具有革新意义的。
王利丰先生今年将在杭州、天津,深圳,成都,北京等地举办巡回展览,其艺术的轨迹的展现是其艺术心力的展示,亦是中国当代艺术时下在十字路口上的一个个案的提示和警醒。
尤此,谨以短文是为序。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