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疫情的爆发性流行反复以及其引发的持续公共卫生、经济、社会危机,见证了人类历史上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时刻。诸多国家被迫实施的封锁政策,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和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若望“抗疫”——渡渡美术馆开馆特展将于2021年1月23日(星期六)于北京渡渡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从峪口到佛罗伦萨”——刘若望作品五地生态艺术联展的第二场: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对人与地球上其他生物和谐共存的重新思考。此次联展于2020年夏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启,在本次北京站之后,将继续在陕西峪口、榆林和山西大同展出。本次联展由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担任总策划,王振林和雅各布担任策展人,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提供学术支持。
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到艺术家生活成长的乡村环境,联展在国内外五座城市的共同发生传达着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共鸣的信息以及普遍主义观念,分别体现着刘若望作为当代艺术家对乡村和城市、中国和世界自然生态的深切关注,以及加深艺术文化交流的迫切希望。在佛罗伦萨市政厅和乌菲齐美术馆以及山西大同雕塑群展出的“狼”系列主题雕塑以动物为象征,传达了艺术家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峪口国际艺术区以“乡见”为主题,倡导将艺术融入乡村空间;榆林渡渡美术馆则以“生态保护”为主题强调美术馆与城市发展的共通性。这些举措展示艺术家致力解决自然与生态相关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利用公共艺术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传达了当代艺术的集体维度和作为艺术家一直秉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
刘若望在疫情期间以“无疫”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是本次联展北京站的核心内容,透过作品传达出的“天下无疫”的愿望尤其体现了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创作无意于以悲情和英雄主义获取共鸣,而是直指人类苦难的根源,唤醒了人们的批判思维。从视觉和语义角度来看,它们都代表着一种尝试,试图解决人类作为一个集体所面临的困境。展览由室内延伸至室外:雕塑、装置、油画和多媒体作品被分别放置在北京渡渡美术馆和渡渡国际雕塑园中,作品内涵大都围绕着“动物表现”而展开。近些年来,国内外艺术家“以动物为主题创作”(animalier)的重新流行,被视为是新浪漫主义的复兴,反映了自然概念作为个体灵魂的镜子而反射出的个人焦虑、价值观以及欲望。自然是艺术家亲密体验的核心,因此动物的表现具有概念上的内涵。刘若望的作品完全符合这一理念,将观者带入了一个不同的、超自然的现实:现实的、奇异的、畸形的动物,其实是对社会、对自然、技术和人之间关系的反思的原型。
刘若望以其多面性、实验性,并且充满中西方艺术史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借鉴的艺术理念和实践,表达了作为艺术家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时的核心作用和意愿:作为对冷漠和虚无主义的一种反抗,他用一种深刻而情感强烈的艺术语言阐释了人类存在体验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透过作品,艺术家暗示了这场肆虐世界的疫情可能是一场自然对人类的反击。刘若望试图打破人们对人类无所不能的幻想,通过艺术唤起人们的觉醒意识:即在自然面前保持谦逊的态度。人类作为“征服者”的优越感在艺术家严肃的作品面前荡然无存:刘若望的确通过作品暗示了一种脱离人类中心主义(一种“人类至上”的世界观)而转向后人类的世界观,即提倡多物种共存和一种环境伦理学,阐述了针对人类普遍问题的视觉隐喻,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新形式。
刘若望的作品具有一种天生的悲悯气质。这种消除世界疾病的愿景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的悲悯情怀和参与,以及对下一代美好未来的憧憬。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