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不可思议

日期:
2017年6月17日 - 2017年8月27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7年6月17日 15:00
空间:
艺术门上海(上海市黄浦区香港路117号2楼203)

展览简介

不可思议

呈献蔡泽滨、戴陈连、雎安奇、梁半、刘梦醒、潘剑锋、史怡然、宋陈、汤柏华、陶轶、王楫、吴笛、夏青勇、徐大卫、徐新武、 闫珩、郑路与钟云舒的作品

展览日期 2017年6月17日至8月27日,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0时30分至晚上7时

地点 藝術門,中国上海江西中路181号1楼 200002

上海—藝術門荣幸呈现《不可思议》群展,探索18位年轻艺术家如何运用丰富想像力,在快速变动的消费型社会中找到创作灵感。本次展览跨界多元纬度,包括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碰撞,科幻题材,文学叙事与社会批评。而展名“不可思议”不仅指出展出作品天马行空的型态,更是反映了一段无法解释的经验,而迷惘是必然的结果。我们期望能为每天被资讯横扫的观众们开拓眼界,不带偏见地欣赏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艺术不再需要附带任何价值或意义,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的,或必须被解释的。

黑色幽默贯穿了蔡泽滨(生于1988年),梁半(生于1985年),潘剑锋(生于1973年)与刘梦醒(生于1990年)的作品。不论是用拟人、拟物或是把人类的情感加诸于物体的生命本身,都有一种玩世的意味,用幽默的语境去审视人类在消费时代的状态。我们不得不赞赏艺术家超乎想像的创意手法,像是把人体挤压成塑料肉包装,或是把人体雕塑挂在墙上如同待宰割的鱼肉。这样的人与物错置手法嘲讽着我们的处境。刘梦醒的作品像是开了一个小玩笑,用拼贴绘画呈现生命中容易被忽视的物件,放大了他们微小的存在。

雎安奇(生于1975年),陶轶(生于1978年)和王楫(生于1988年)以抽象的语言述说文化中的传统意象。抽象符号提炼其精华,像是雎安奇的《草体》代表中国书法中的草书,也是中国人的屹立不摇的草根精神。陶轶的《尼罗河的日出》系列用菱形去追溯其在古老文明所代表的太阳—光明的象征,而且这12幅联画如同日出日落的轨迹,升起又落下。有趣的是,当菱形被抽象化之后同时也失去了历史的象征,转变成了建筑上的装饰性符号。王楫的缤纷色彩绘画带领观众一同游离于梦境和现实的边界,像是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一切真实的世界将随同崩解。

文学和电影一直都赋予艺术丰富的题材,尤其年轻艺术家能把经典小说电影转变成现代场景,给当代观众更深刻的视觉体验。戴陈连(生于1982年)以皮影戏的手法制作成微电影,重述了唐朝的鬼怪小说《酉阳杂俎》。史怡然(生于1983年)的缤纷作品影射了人性隐藏的黑暗面,故事的灵感源自于电影《狗镇》与《孔雀镇》,藉由虚幻的故事场景去剖析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

生长在这个视觉信息爆炸的时代,吴笛(生于1979年)与闫珩(生于1982年)各自以混合媒介来挑战绘画表面,重新观看和解读了图像。对吴笛来说,在绘画上拼贴摄影与纸上作品,又或者混搭古典主题及流行文化,不只为原有的视觉表现创造出新的意义,更将作品的解释权赋予给观众。闫珩具象的画布挪用电影或是时事议题中的瞬间场景,在添加装置零件后,更为作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指出了另项的解读方向。

许多年轻艺术家在创作中以新媒体为出发点,不过也有艺术家反从传统的根源来思考,发展出不受年代或文化限制的视觉语言。受到道家经典《庄子·秋水》中经句的影响,汤柏华(生于1986年)的动画短片探讨了人类对苍茫世界的迷惑与好奇。动画中的每一帧皆是汤柏华与团队以唐代壁画技法一笔一画在手绘石膏版上所描绘的,将中华传统一点一滴地融入当代文化中。

从夏青勇(生于1988年)以宣纸线条描画的抽象山水景观中,也体现出艺术家对带有中华情怀的材料的眷恋。受到哲学中“以柔克刚”的启发,夏青勇选择以宣纸这种看似柔弱的材质来表达高山与流水的气势滂礡。郑路(生于1978年)同样为对立的自然元素产生兴趣,将不锈钢的镂空书法一个个焊接成水在空中静止的刹那。郑路将平面的文字转换成三维的视觉雕塑,以充满现代感的材质物化了文化历史,间接表达了道家中“无为”的思想。

人类与自然神秘的关系是艺术家无法抗拒的题材,象征了一种人类无法到达或触碰到的神圣感,因为雄伟而令人却步。这样的能量释放引领我们进入徐新武(生于1980年)和徐大卫(生于1984年)的作品,从人、物、自然、时间不断转变的关系中,去揭示人类与自然既冲突又融合的微妙关系。如同科幻小说一般,我们进入了宇宙的超现实空间,在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中徘徊。虽然画面中没有人类的踪迹,但画面的视角是从艺术家以及观者出发,开启一场浸入式的感官仪式。

展览中两位装置艺术家,宋陈(生于1979年)和钟云舒(生于1990年)特别利用展出空间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装置。宋陈代表性的标志—泥土,配上了树枝组成的装置,艺术家犹如变身成为了女娲:用泥土赋予生命,树枝装置更幻化成充满生命力的森林。心思敏锐的钟云舒利用媒材独特的性质,让材料与材料之间微妙的关系组成独立的奇妙装置,似乎艺术家只是在一旁协助,而真正的创造者是媒材自身的“张力”和“地心引力”,到底谁才是艺术家这一个有趣的问题,观众只能细细玩味。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