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前言
我们曾经在明信片或各类视频上见过那种俯瞰视角下的巍峨秀丽的风景,它们不少来自于航拍镜头。艺术家林山的作品便受到这类已经泛滥的图像的影响,只不过这些景象一律变成了黑魆魆的夜景,所以,她的绘画中的航行也就成了夜航。“夜航”也代表了人对于风景的参与,看似荒无人烟的景象,因为映入人的眼帘而具有了人的视角和态度,不管是亲眼所见还是借助于其他的媒介。“夜航”还暗示了并非一目了然的、充满了未知的跨地域的穿越,那是一种特殊的感知之旅。
对于风景,我们知道,它不只是被动的可供观看的对象,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建构。很多风景照片或者源自于历史上的绘画的构图和意境,又或者体现了商业社会对于未被开发的迷人风景的想象。雪山飞瀑、戈壁滩涂、崇山峻岭绕以蜿蜒水系,总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是按照某种模式化的套路而被选取的。在国外学习时的林山,试图让那些异域风景获得中国画的意味,而回到国内,置身于新兴都市的环境中,人造景观给了她非常强烈的刺激,尤其是那些节日里灯光闪闪的夜景,以星星点点的灯带勾勒出绿植的形廓,让植物变成了另一幅模样。林山希望探索风景构成中那内在的结构,即使色彩变了,细节隐退到了黑暗之中,但却因为形式组合的同质性而让人获得心理的共振。这种内在的结构到底是什么?它其实就是源自人的欲望和想象的赋形。无论是无人之境的荒野还是喧嚣都市中的人造之景,皆因为人的观照而显形,否则将陷入永无止境的“沉默”。
与林山的绘画作品相对应,本次展览还专门设置了都市绿植的角落,它提示出我们周遭的环境;而垂幕之下,另有一组将一幅习以为常的风光照片分割打散的视频片段,这已然成了抽象画的视频组合,却因为形色秩序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这些提示和剖析与她所绘的诸多“夜景”形成结构逻辑上的关系,引人走入那风景的幽深之处,得以洞察其中的众多秘密。南方炽热的日光下的植物显得那样的无精打采,而夜色来临时,它们在斑斓的灯光照射下却焕发出另一种异样的活力。
学术主持:胡斌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