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12年,一直在路上,突围待何时?
2017年5月12日 专题• 话题
作为国内最早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艺术北京今年已经第十二个年头,创办人董梦阳在现场采访中依然感叹道:“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我们上路了”。但路又在何方?却是本届艺术北京让参展机构和观众越来越迷茫的问题。
作为国内最早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艺术北京今年已经第十二个年头,创办人董梦阳在现场采访中依然感叹道:“我们还是小学生,但我们上路了”。但路又在何方?却是本届艺术北京让参展机构和观众越来越迷茫的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中,北京保利携“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高调亮相。这一场拍卖是否会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这又会是尤伦斯夫妇最后的清单吗?
我们正处在一个双年展饱受争议甚至“成灾”的阶段:彼时辉煌的圣保罗双年展似乎影响力不再,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占领肯尼亚馆风波”还历历在目,其他此起彼伏的“双年展”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几届下去便难以为继、销声匿迹……
第三届Art Central在中环海滨如约开幕,这个香港本土的艺博会在VIP当晚就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人均不到0.25平方米的现场人气火爆异常,尤其是在下午五六点后,艺博会现场有些展位和过道甚至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
每年三月的艺术圈,毫无疑问当属香港最为瞩目。Art Basel、Art Central两大艺博会点燃中环,同期展览也“遍地开花”。在亚洲最为顶级的博览会周边,毕打街、黄竹坑、皇后大道等香港在地画廊聚集地也是除了中环之外的值得一去的地方。
近年来以“雨屋”、“贾科梅蒂回顾展”等高质量的大型国际展览不断获得业内好评的余德耀美术馆,将在三月推出和美国德州沃斯堡美术馆合作的KAWS个展。地处当代艺术新坐标的上海西岸,走国际化路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无论是以藏品制胜,还是和国际接轨,抑或是走创新路线、打诸如“未来馆”的科技牌,每个美术馆只有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找到未来发展的出路。我们仍然拭目以待,接下来民营美术馆要应对的,究竟是“寒战”还是软实力升级战。
“市场有冷热,收藏无寒冬。”这一点在2016年的二级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藏家则是助力艺术市场最重要的一环,正是他们创造了一个个艺术家的纪录,也成为支撑市场运行的中流砥柱。
尤洋
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艺术展会、明斯特公共雕塑展三个活动本质不...
2017.07.07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何 桂彦
看王音的个展,自然会思考绘画与反绘画的问题。“坏画”不知道是...
2016.06.24
高瑀
没有什么是能永远的。艺术家,艺术展,甚至艺术本身。
2018.08.15
樊婉贞
市场带动城市经济。香港开放的市场体制及面向大陆、背向亚洲市场...
2016.05.12
周婉京
“我们就像是被关在一个细菌培养皿里,还在看艺术。”
2020.05.04
唐昕
国内民营的非营利艺术机构比如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
2013.11.23
郑姝
《救世主》的市场成绩一面照出西方艺术交易体系的规范,一面也折...
20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