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车轮上的缪斯:倍耐力产品与艺术百年历史》发布

日期:
2015年6月2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6月25日

展览简介

《车轮上的缪斯:倍耐力产品与艺术百年历史》

倍耐力携手全球杰出的广告创意汇聚本书

由Corraini出版的书中,集结了200多名艺术家和插画家的450幅作品

代表了19-20世纪倍耐力的品牌传播精髓

来自世界顶尖设计院校的年轻艺术家们将为倍耐力续写传奇

得益于数字化项目,倍耐力基金会的珍贵收藏将展现于世

2015年6月25日,米兰——跨越19-20世纪,450幅充满创意的广告海报,200多名来自全球的知名艺术家,见证了倍耐力与艺术的不解之缘。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推广了倍耐力的轮胎产品,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更孕育了1948年-1972年期间出版、网罗文学、新闻、摄影和意大利艺术的各类文图的“倍耐力杂志”。这便是《车轮上的缪斯——倍耐力产品与艺术百年历史》诞生的缘由。本书由Corraini 出版社编辑出版,特别鸣谢倍耐力基金会乔凡娜·吉耐斯(Giovanna Ginex)负责的专门项目。

《车轮上的缪斯:倍耐力产品与艺术百年历史》以英文和意大利语出版,带领读者通过448页的精选内容,共同领略跨越一个世纪、与倍耐力历史相映生辉的艺术。倍耐力与艺术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1872年倍耐力刚刚成立不久时,公司就邀请了画家和设计师来绘制当时的制造车间。自1907年开始,插画技巧和广告创新设计的完美结合就成为了倍耐力广告鲜明特征。在20世纪倍耐力的广告史上,留下了众多著名艺术家的名字:马尔塞洛·杜多芬奇(Marcello Dudovich), 雷奥纳多·卡皮耶罗(Leonetto Cappiello), 马尔塞洛·尼祖里(Marcello Nizzoli), 帕维尔·迈克·恩格尔曼(Pavel Michael Engelmann)。而到了50年代之后,则有布鲁诺·莫拿利(Bruno Munari), 亚历山德罗· 门迪尔(Alessandro Mendini),阿曼多·泰斯塔 (Armando Testa),鲍勃·诺达 (Bob Noorda), 艾伦·弗兰彻(Alan Fletcher), 利卡尔多·曼茨(Riccardo Manzi)等等。

倍耐力的广告不仅精准地体现了产品的特征,同时展示了时代最前沿的广告手法,选用最为新颖的画面,以加深倍耐力作为品牌传播先驱和艺术潮流代表的形象。倍耐力始终坚持,产品广告不应只简述其功能,更应该传达一种故事,一个形象甚至一类价值,从而能唤起人们的美好梦想和愿景。这样的理念也成为了意大利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标志。因此,倍耐力广告赋予了看起来毫无生机的黑色圆形轮胎丰富的灵魂。传统和创新,艺术创意和科学技术,是倍耐力传播历史的支柱所在。近年来公司制作的文化杂志

《World》,也同样是与众多业界巨擘合作: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 耶夫根尼·莫洛佐夫 (Eugeny Morozov),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而从2010年开始,公司邀请全球有名的艺术家汉尼夫·库雷什( Hanif Kureishi), 汉斯·恩岺斯伯格 (Enzensberger.H.M.), 吉耶摩·马丁尼茲 (Guillermo Martinez), 威廉·李斯特·海特穆恩(William Least Heat-Moon) 和哈维尔·塞卡斯(Javier Cercas, Stefan Glerum )和莉莎·唐纳利(Liza Donnelly)等参与公司年报制作。到了2014年,阿列克谢·吕卡(Alexey Luka)和玛丽娜·祖米(Marina Zumi)等三位街头艺术家一起将新鲜有趣的街头艺术带进了倍耐力年报。

来自世界顶尖设计院校的艺术家们将为倍耐力谱写新篇章

在现今倍耐力的文化事业中,一个与Corraini合作的全新项目刚刚诞生,与新书同时发布。倍耐力和Corraini将征集一批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年轻设计师,在意大利国内和世界顶尖设计学校的知名教师指导下,为倍耐力和其公司产品续写全新的艺术传奇。

来自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史蒂芬·海勒Steven Heller ,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克拉斯·飞利浦朗克(Klass Verplancke),米兰理工大学的安德里亚·博卡罗尼(Andrea Braccaloni),德国哈勒高等艺术学院乔治·巴伯(Georg Barber)将精心挑选擅长于平面设计、漫画、图画小说、街头艺术和数码技术的年轻艺术家们。得益于倍耐力基金会本次的重要项目,倍耐力期待可以吸纳这样有前途的年轻艺术家形成一个工作团队,未来也会延伸至亚洲,并甄选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当地艺术视角和表现方式,成就倍耐力艺术新篇章。

“无论在什么时代,倍耐力与艺术设计的对话总是走在前端。这本书就是一种证明,而我们正在做的其他项目:文学、音乐、戏剧、倍耐力电影、邀请年轻艺术家参与设计年报,HangarBicocca的展览,以及最具倍耐力特色的年历,都印证了这一点。这种对话不会终结,而今天我们启动的全球顶尖设计学校的合作,就是一种延续。”倍耐力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兼倍耐力基金会主席特隆凯蒂先生这样说到。

倍耐力基金会:将采用数字化手段成就公共服务

倍耐力基金会由公司创始人阿尔伯特·倍耐力先生(Alberto Pirelli)和其子莱奥波尔多·倍耐力先生(Leopoldo Pirelli)建立,珍藏着倍耐力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收藏有16,000件科技文献的图书

馆,见证公司140多年历史的各类资料:来自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作者的方案、设计、手稿、海报、广告和文案。今时今日,感谢数字化编目项目,将倍耐力基金会从建立之日起的所有资料整合,使得其能更好地被公众、文化机构、大学、技术学院和其他各类院校所用。

直观地说,本次项目涉及的集团历史活动资料平铺可达3000米,这些珍贵的资料曾被意大利物质文化活动和旅游部称为意大利国家级文化遗产,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人前来Biccoca134号楼参观。

为了能更好地分类整理这些公司文化的瑰宝,2014年倍耐力基金会采用了开放式资源编目平台XDAMS,能够进阶管理并使用多媒体的成果。这个项目旨在创立一个数码图书馆,网站可以同时浏览并开放讨论这些历史资料:照片、手稿、画作和公司契约,以及和倍耐力公司研发和发展相关的活动文件及电影。每个文件都有介绍信息、作者、日期,可以通过名称,时间或关键词搜索。现在您就可以通过如下网址来发现倍耐力的文化宝藏:http://search.fondazionepirelli.org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