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
2017年11月18日-2018年1月19日
秋麦、黄致阳、熊辉、洪强、李华生、李津、马文、吴少英
策展人:杨浚承
纸上所绘之石如肉身溢血,颤抖的线条记录冥想中的心理起伏,圣像的光晕发散自朝圣者的瞬速手迹。《影窟》群展探索的神性和灵性,居于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中。八位参展艺术家都着意唤起时间和空间的身体体验,复原图象本身被现代审美所压抑的更多维度。艺术品在此被重新仪式化,成为救赎和觉醒的媒介、自觉的戏剧性幻想、经验愉悦和伤痛的躯体、渴望与虔诚奉献的对象。
本次展览被布置成了一系列神龛状的密围,灵感来自原始人类创造和观看图像的洞窟。洞窟为庞然巨物,却又虚无飘渺,既启发内观和自省,又是一个梦境般的神思游走之所,一扇超越此间世界的门。作为佛像的原型,释加牟尼曾把自身投入悬崖上石窟之中,留下“佛影”。“佛在石內映現於外”,远看明亮如镜,近观则消失于岩壁。本展作品运用了拓印、壁画、音景、光线和视角转换等方式,体现了洞窟在物质、感官与概念层面的暧昧性。
熊辉(1988年生于香港)在父亲所绘的山石上重复仪式性的点墨动作,同时施行和消解了父权的暴力。李津(1958年生于天津)重绘了敦煌壁画里中慈悲舍身的本生故事,通过对原作风蚀表面的忠实重现表达了最大的虔诚。洪强(1970年生于昆明)作为画家中的礼佛者,以墨和手指捕捉自己与佛像之间稍纵即逝的邂逅。秋麦(1969年生于纽约)的沉浸式摄影装置作品重现荒废的佛像洞窟,将其不灭的灵光转存到胶片和宣纸的质感上。
马文(1973年生于北京)的墨池装置里,光与玻璃在镜面倒影中融合为山水景观,又反复离析。吴少英(1966年生于澳门)的视频以液体的流动编排一场光影戏剧,引人想象其中的角色和叙事,最终又不可名状。黄致阳(1965年生于台北)和他收藏的古代玉石进行萨满式的沟通,并将其背后的神秘力量凝聚于绘画和雕塑创作。李华生(1944年生于四川宜宾)受到西藏地理与宗教环境的启发,创作巨幅手绘线格作品,把观者置于抽离与沉浸、渺小与无限之间的微妙境界。
本展览将记录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影像记录、文献与作品一同展出,提出“佛影窟”典故中关于媒介和图像本质的核心问题:图象的力量究竟源自再现的对象、物质的构成、时空与仪式语境、还是作者和观者的虔诚?它会否恰恰是其间一种不断的徘徊和纠缠?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