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艺术家: 黄嘉宁
「那些 (不)被留下的 」Something Left, or Not,为其近年创作进行梳理,为其脱骨于传统写实的个人绘画发声。
取材于自己偶然、不刻意摆弄的随手快照,黄嘉宁对于绘画题材的选择,并不具有一定的故事默认,或者理想系列的规则,她以个人为载体,处理各种「观看的经验」。也许是正在进食中的便当、路旁草地成群的麻雀,甚至是厨房水槽中的厨余滤桶,观者总能从作品窥见其生活的静止片段与个人风格的谐趣。
黄嘉宁从成堆的「经验」中,将有所感触者,以油画手绘成一幅幅静态作品。并非拘泥于照片影像的如实呈现,黄嘉宁更为关注影像如何透过颜料与画笔触感产生的视觉体验。与照片等比放大的油画作品中,被手绘强化或者模糊的物体轮廓与光影景深,将观者引入不同于照片的视点与焦距。例如新作「铃铛」,黄嘉宁刻意节制地不过分追求细节重现,而以细腻的光影与颜色堆栈,强调出其作品不同于照片的绘画性。正如她自述所谓一个「中介者」的角色,在素材(照片)与生成物(作品)之间,不仅是影像的反转与重制,更是以传播者的身分,重新对观者反映着艺术家自我的官能感受,同时建构起当代数字信息与现代绘画的对话。
在当代写实绘画的路径中,黄嘉宁成为一种明显而确实的例外。相异于拟真或重现,转绘照片之于她而言,更趋近于一种「再阅读」的感知处理。其充满个人生活感的选材与作品绘画性的强调,在在显示着艺术家对于视觉经验的论述与挑战。
黄嘉宁,1979年生于台北,现生活与工作于台中。2006年获高雄奖,更曾两次入选台北美术奖,于2007年获得优胜及台北市立美术馆作品典藏。为台湾当代艺术中,最受策展人与美术馆瞩目的青年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广受各地邀展,更屡获国际藏家关注与收藏。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朱 伟
郭德纲每次演出最后总要唱一段《大实话》,其中一句:没有君子不...
2014.08.19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艺评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独立艺术空间调查...
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