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

日期:
2016年1月10日 - 2016年3月1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1月10日
空间:
西岸艺术中心(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

展览简介

总策展人:丁乙

策展团队:胡本立(Ben Hughes)、毕月(Beatrice Leanza)、卜冰、冯峰

匆匆忙忙的元旦小长假已经过去,或许你还在回味西岸跨年倒数派对给你带来的兴奋,或者留恋节日假期的悠闲。在新的一年,西岸还会推出丰富多彩的文艺休闲活动。就在本周日,备受期待的艺事活动: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将于1月10日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盛大开幕,用设计温暖这个冬日,温暖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们抢先发送艺事前瞻,为大家介绍展览看点和策展主题。

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由著名当代艺术家丁乙担任总策展人,展览以“设计之变”为主题,分为四大主题版块和多项特别版块。总策展人丁乙领衔的策展团队既多元又国际化,还包括4位设计界的顶尖人士担当策展人,卜冰,冯峰,毕月(Beatrice Leanza,意大利),胡本立(Ben Hughes,英国)。

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将展出至3月15日,在着眼当今生活形式和城市化模式的同时,更加关注设计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未来未知的设计风向展开大胆的预测。展览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和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展 览 主 题 :设 计 之 变

在今天的城市里,设计已经无处不在,大到城市规划和建筑,例如外滩和西岸这样的城市规划区域,小到我们的生活用品,从独立时装品牌到居家内饰。事实上,设计已经充分地融入了我们的当代城市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看待设计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几十年前国内所称的装潢、商品美化、实用美术等描述设计的用语,如今不仅称谓已经发生改变,而且公众对设计的理解也完全升级了。在本次展览里,策展人们就将从“设计之变”这一主题开始精心策划展览,带给观众对于设计的整体感官和欣赏。

总 策 展 人 语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段中,我们不断地与新的事物相遇并快速地与之擦肩而过,经历着潮起潮涌般的理念、观点变迁,同时不停顿地积累着新的经验。中国设计业正是从吸收、采纳、更新中逐渐进入到设计的创造阶段。这种变化联系着整个世界的思想与技术革命的进程。

展览通过四个板块,以变的载体、变的现象为基本角度来探究设计转型的策源点,既从横向的宏观跨学科体系化的大设计着手,延展到文化混合衍生出动力能量,再由纵向的线索构成设计微观基因异变所带来的启发性的设计实验以及对未来未知设计风向的预测性展望形成轴线交叠。——丁乙

四 大 板 块 看 点 前 瞻

聚 变 力

Fusion Power

策展人 卜冰

“设计聚变的集合魔方。”——卜冰

在当代社会如此复杂的生产与消费关系中,过于乐观的现代主义式的普遍价值早已失效,而地域主义,也因为难以定义的地域而备受挑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由聚变而产生巨大动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再一次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对于卜冰来说,上海是一个因融合而生的大都市,提供给我们格外有意义的机会来检视融合文化的现象。他邀请了12组背景各异的设计师或工作室,他们都因创作活动与上海发生关联,而在展览中,他们将表达各自对融合聚变的观点。

新 物 种

New Gene

策展人 冯峰

“新物种的产生,取决于系统和系统之间的开放、嫁接、重组、突变和交融。”——冯峰

设计的发展和变化是不是可以类比生物学?在策展人冯峰看来,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经历了从思想观念到物质生活全面的冲击和嬗变,也产生了无数新生事物。设计也在社会巨变中经历了多极交错、碰撞、生长等等。

策展人冯峰从生物学的物种变异观去阐释和呈现当下的“设计之变”,精心策划的《新物种/NEWGENE》主题版块将提取那些被全球化和消费主义浪潮所遮蔽的鲜活而生动的新兴设计现象。

未 来 场

Future(S) by Design

策展人 胡本立(Ben Hughes)

“脱离对未来未知或抗拒的视角,发现以科技为主导的第三种方向。”——胡本立(Ben Hughes)

提到未来你会想到什么?在《未来场/FUTURE(S) BY DESIGN》版块中,策展人胡本立(Ben Hughes)为观众呈现的未来将是一个有趣的、多样的且互相关联的世界。对于策展人来说,未来有多种可能性,并超出“设计”可控的范围。

大胆试想一下,大型跨国公司开发的终端设备与各地热情的业余爱好者、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发的解决方案相结合;科技用全新方式采集了人类感官的特质和交流方式;已经在开发中或者已经生产的可用产品等等最新设计。这些都将在《未来场/FUTURE(S) BY DESIGN》版块中找到作品和案例。

泛 学 科

Ideas In Action

策展人 毕月(Beatrice Leanza)

“设计,生产、传承和地点的新构象。”——毕月(Beatrice Leanza)

跨学科是新千年以来出现在各个领域中的现象,在设计界也不例外。策展人毕月(Beatrice Leanza)精准地提炼了社会发展和设计中的动向,在“泛学科”主题版块中,她将策划一场跨界的展览。

展览将审视各种不均衡或无人问津的发展框架,重新绘制它们在社会、文化和空间维度的种种联系,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当代中国物质生产与城市化进程等巨变中产生的、或由此催生的整体性思维。展览将呈现出各种立场的一次大汇演。

在主题版块之外,“设计之变”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还别出心裁的设置了多项特别版块的展览,这些多元的展览将一同丰富本届上海艺术设计展。

特别版块的亮点展览包括:

——包含了创客车间和设计民宿的《设计加油展/DesignFuelling Station》

——连接周边西岸相关小型场馆的《上海设计地图/Urban design map of Shanghai》

——聚了10位家具、灯饰及当代室内装饰设计的《西班牙设计展“重置设计"——全新工作模式 Reset Design_New workingmodels》

——精选了77位瑞士不同年代的当代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瑞士平面设计展/Swiss Graphic Design》

——充满想象力和未来感的《英国零碳建筑—停车场上的白领公寓/Zero Energy Building From England—WhiteCollar Apartment In The Parking》

——促进艺术和设计教育的专门为本市学生设置的学生设计校际交流展示活动《穿越梦想 设计未来—— 上海市第二届学生艺术设计展》

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将举办多场形式丰富的活动,在开幕现场组委会将会评选出上海设计奖/上海设计师奖。在2个多月的展期里,展览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包括将举办世界华人设计师论坛,英国设计讲座等,并设有香港、台湾、澳门、深圳、上海设计研讨会等多个设计论坛和讲座。

除此以外,中小学生设计冬令营暨中小学生艺术设计创意奖评选;品牌活动周;设计师服装秀;城际设计一日游活动/徐汇艺术设计一日游;年节创意梦工坊;设计电影放映周;无土栽培体验周;校际设计项目工作坊;周末创意市集/智造市集;设计寻访活动暨寻访老建筑/寻访乌达克/寻访科创中心/张江高科园区/著名设计师工作室,等等多样活动也在此次2016上海艺术设计展的活动日历中。

-----

总策展人 丁乙

丁乙,1962年4月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任上海双年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艺术设计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艺术宫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芭莎艺术》杂志荣誉艺术顾问,《创意设计源》杂志编委。

自1989年以来受邀参加了三十多个国家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近两百个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意大利“45届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昆士兰“首届亚太地区艺术三年展”,澳大利亚“悉尼双年展”,葡萄牙“首届玛亚双年展”,上海美术馆“首届双年展”,“第六届双年展”,广东美术馆“首届艺术三年展”,日本“首届横滨艺术三年展”等等。

▲“聚变力”版块策展人 卜冰

1973年10月生于扬州,现任集合设计主持设计师,先后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和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与硕士学位, 2003年创立集合设计。主要设计作品包括南京红枫科技园,宁波五龙潭山庄,上海朱家角西镇城市设计,以及先后在北京、台中、华盛顿展出的云屋艺术装置。曾参展成都双年展(2011)、“复感-动观”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2011)、上海双年展(2002)、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07)、和在布鲁塞尔CIVA举行的“建筑乌托邦”群展(2008)。策展经历包括上海“土木回家”展(2002),柏林AEDES建筑论坛“宁波一个中国城市的推陈出新”展(2003)、北京BCA“不自然”展(2009)、上海PSA“蜃景”展(2013)。多次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学校的毕业答辩评委与客座教授,主要著作包括发表于《时代建筑》杂志2007年的《信息时代的新地理模式》与2011年的《中国城市的图像速生》等。

▲“新物种”版块策展人 冯峰

1967年出生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199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生活工作于广州。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实验艺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艺委会委员,澳门特区创意文化产业中心顾问,深圳华美术馆执行馆长。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及中国南方重要的艺术家,冯峰多年来从事艺术教育以及当代艺术、设计、建筑、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跨界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曾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丹麦、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展出,并在巴黎、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上海等地举办个人艺术展览。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标识性公共艺术——“时间中的宫殿”设计者(与澳大利亚IAPA合作)。作品被录入《新中国美术60年》、《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的艺术或设计展览。

▲“泛学科”版块策展人 毕月(Beatrice Leanza)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及创意总监自2013年起担任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并兼任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毕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东方大学获得亚洲研究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专攻亚洲艺术史,硕士论文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艺术,自2002年起在京从事独立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工作。

毕月曾于2002年至2005年底担任北京CAAW艺术文献仓库总经理及策展人,为京城提供了一处具有历史维度的艺术空间,并随后筹建了创意及研究实践工作室BAO Atelier。该工作室是一个设在中国的独特智库,致力于促成视觉、设计、建筑等艺术的交流,并活跃于欧洲及亚洲。与此同时,毕月也与2006至2007年在北京作为合伙人创办了“边界线”移动影像艺术节(Borderline Moving Images)。

▲“未来场”版块策展人 胡本立(Ben Hughes)

胡本立 (Ben Hughes),英国工业设计师,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授。客户包括Tesco , Virgin , HMV, Microsoft , Nokia , BenQ, Acer, Herman Miller,Unilever, GSK, Orange, LG and Samsung等。1999-2011年间,Ben担任伦敦圣马丁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硕士课程总监及系主任的工作。在此期间,Ben指导的学生/团队作品获得的奖项包括RSA, D+AD, Red Dot, IF等业界最高殊荣。Ben的个人/团队作品以及策展内容曾展览于米兰设计周 ,伦敦设计周 , 纽约设计周, 北京国际设计周。Ben策展的北京设计周分别是2014年的“草场地共同体”以及2015年位于太古x远洋地产集团颐堤港展区的“缤纷设计”Designed to Delight。Ben同时也从事设计评论写作,文章出现在Phaidon Design Classics 20世纪设计经典系列,Blue Print建筑杂志, Wallpaper,Cent, New Design, 英国金融时报FT。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