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漆澜,1973年生于四川安岳。1996年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师从王孟奇教授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艺术当代》杂志策划,生活、工作于上海。
`
漆澜经历了从画家到媒体人、批评家,再到画家的身份循环转变。他的很多作品都和阅读有关,通过片段式的、选择性的阅读,与那些经典的历史案例和作品进行交流甚至抗辩,以汲取灵感。虽然曾接受长期的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科班教育,漆澜却坚持在创作中对传统绘画保持警惕的距离,甚至对温和的传统美学趣味和内向的文化性格报以接近歧视的态度。他认为,作为当代艺术家,新的美学气质和性格甚至比艺术语言和形态更为重要——“必须疏离,断奶,去野生找吃的,重头开始”。他将“冒险”视为文化艺术的“第一真义”,认为“只有当你的实践和思考指向未知,未知才会向你走来,一种陌生、全新的视觉形态和表现经验在你面前渐次显影,给予我继续向前的理由。”
`
作为70年代生人、作为学者,他(漆澜)对于现当代社会及其文化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而有乡土士绅余温的生长氛围培育了他对智识的经典选择而不是后现代程序化处理。漆澜很注重艺术家自身性格气质在其作品中的作用,即便他有时身处评论家的位置时,也并不纠结于所谓艺术史必然的逻辑关系,而认为艺术家应该无视乃至超越理论规则,因此在个人气质上,他是彻底的艺术家,而非评论家或者学者。漆澜的作品,也体现了他气质上的双重性和冲突性。他曾经是一个纯粹的传统主义者,——曾长达到十余年沉浸于温情脉脉的文人传统之中,与倪云林、徐渭、董其昌、八大结伴而行;但是,漆澜更是一个深藏野生性的矛盾体,他的本质绝非温驯。他在当代突变和分裂的文化情景中,自我抗辩、自相冲突,纯粹的艺术情怀和任性的自我意识,强化了他的拒绝性,宁愿将自身挤压在边缘,承受着来自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压力。漆澜的早期国画,笔意上很有八大、石涛的意味,油画中则多少吸收了现代主义艺术家(诸如贾科梅蒂等)的处理方式,即对于意象的处理,消解多于建构。但他描绘的对象却多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田园,因此在古典对象与现代的表现方式之间,必然会出现消解与反消解的张力。漆澜想要在这种形式以及内涵的彼此碰撞中谋求一种新的可能性的意图,则确实清晰的显露出来。但又因为他所针对对象的模糊本质,以及他创作意图的非现实性,也使得他的作品抗拒任何文本意义上的解读,从而以沌淆抵御逻辑性修辞,并在逻辑破裂的空白中,寻求精神的飞跃性提升。(摘自何工《关于漆澜》)
漆澜
1973年 生于四川安岳
1996年 毕业于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1年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7年 师从王孟奇教授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
现为《艺术当代》杂志策划,生活、工作于上海。
2013年 再见!董其昌——漆澜个展,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11年 任性的风景,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中国
2010年 日常——文化生存的直觉描绘,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
2009年 写作《中国人物画通鉴-明代人物画分卷》及《印象派文献集》
2008年 担任“成都•蓝顶——‘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当代’暨蓝顶美术馆开馆展”学术主持
担任“对应——南京•成都,2008青和当代美术馆学术交流展览”学术主持
2007年 策划上海美术馆、《艺术当代》联合主办的“超越图像•中国新绘画——2007《艺术当代》架上艺术学术提名展”,担任学术主持
出版传统绘画研究专著《吴郡花草》
2006年 出版传统绘画研究专著《溪山卧游》、《维扬异趣》、《吴门风规》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刘钢
我有时跟我老伴说,我真正的恋爱对象是绘画,而不是你。
2020.06.04
周婉京
疫情时期的写作就像是站在自己的历史之外,回看自己的过往。
2020.05.10
崔灿灿
他离开了,上升成夜空里的星星,照亮着我和朋友们,也照亮着石节...
2021.03.18
王晓松
从纽约回来的朱先生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是:“人真多啊”。
2023.07.10
酒仙桥一姐
没有线下,线上就是个寂寞。
2021.04.06
刘钢
表面上看,这件名为《金秋》的作品是一幅平淡无奇的山水画。然而...
2013.11.05
王 从卉
2014年,香港,秋。去还是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于是问了香...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