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贝尔夫妇 金婚伉俪的收藏之旅
2013年5月29日 专题• 人物
从1964年唐和梅拉结婚成为鲁贝尔夫妇(Don and Mera Rubell)后,近五十年间他们一直共同收藏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品,并在迈阿密成立鲁贝尔家族当代艺术基金会,定期举行展览,为公众提供机会近距离欣赏他们的收藏。
写实绘画不是靠图式或符号诠释理念,写实绘画要做的,是让画面真正具有光彩和生命。这是要在一个有着无数高人做过的事情上仍然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一席之地。这要求艺术家既要有高超的技巧和能力又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质。要达到这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象那
"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嗨哟,我的三哥哥",刘溢在采访中跟我们唱了一段陕北民歌,这一段正是"东方红"的原调。八十年代末因为政治原因出国的刘溢,一直感兴趣的是真实的民间生活。
在写实油画市场走俏的情况下,此次在艺术北京上带去冷军作品的美丽道艺术机构并没有遭遇大卖,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蹊跷,这可是“冷军”的作品。借由“写实油画”这一话题采访到冷军,才了解到原委,原来是艺术家不愿意卖。
圆满落幕的艺术北京收获了近六万人次的参观者,而且多数画廊都创造了历年来最好的销售记录。不过,也有人感觉展商带来的作品整体面貌偏向“小清新”,低价位成交火爆;经典与当代同台,经典明显不及当代热闹……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泽曼(Harald Szeemann 1933-2005)挑选了二十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主题馆的展览,一直在西方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郑胜天这样形容1999年的这一盛举,“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竞赛场中踢出了漂亮的临门一脚”
这或许是艺术圈第一家自能源行业跨入的集团企业。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曾说过:“能源是生命,文化是向往”。那么携向往而来的新奥集团有着什么样的目的?作为从集团内部抽调出来的先遣兵,张杏兰将自己和团队所做的工作用“孵化器”来形容。
伴随着越来越多机构的进驻和今日美术馆的辐射作用,22院街街区也从无到有变得人气十足。新馆长谢素贞上任之后梳理今日美术馆的管理之外,也开始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军,22院街的调整和改造便是第一步。
高瑀
没有什么是能永远的。艺术家,艺术展,甚至艺术本身。
2018.08.15
周婉京
“我们就像是被关在一个细菌培养皿里,还在看艺术。”
2020.05.04
樊婉贞
市场带动城市经济。香港开放的市场体制及面向大陆、背向亚洲市场...
2016.05.12
尤洋
卡塞尔文献展、巴塞尔艺术展会、明斯特公共雕塑展三个活动本质不...
2017.07.07
杨天帅
It’s raining Rain Rooms in Chi...
2017.08.16
唐昕
国内民营的非营利艺术机构比如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
2013.11.23
刘钢
现实中的裸体一目了然,其视觉效果取决于所处的周边环境。绘画中...
2012.07.24
何 桂彦
看王音的个展,自然会思考绘画与反绘画的问题。“坏画”不知道是...
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