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李青:个人项目

日期:
2016年12月20日 - 2017年1月2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6年12月20日 16:00
空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空间)
艺术家:
李青
策展人:
崔灿灿

展览简介

艺术家:李青

策展人:崔灿灿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1月25日

展览地点:香港中环安兰街18号19楼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12月20日在香港空间推出“李青个人项目”,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此项目缘起于艺术家以他者的身份,重新讨论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今日之间的对话关系。艺术家对香港的纷杂记忆,浮光掠影式的片刻印象,成为创作的素材,通过绘画、装置、影像之间的交互与映像,重组一个新的视觉感知系统。有趣的是,在本次项目中,策展人与艺术家经过一年的讨论,分别用文本与视觉的方式展开互动。艺术家从策展人2016年在社交网络中发布的文字挑选编排,组成一篇由艺术家创作的前言。

《邻窗》是李青创作线索中一个重要系列,他把窗子的实物与窗外绘画结合,让观者与景物之间形成虚拟的相邻相望。在香港的个人项目中,李青选择“荣发”、“凯旋”、“甜”等霓虹灯字作为窗外景观。这些字样取自日常的香港街头,也源于这里的过去,它们是大陆对于香港最为典型性的城市印象。与此同时,这些线索又被今日之目光重新审视,它的功能、属性、意义在时间中发生偏移,似曾相识,却又因时空的转化而逐渐模糊,不确定的感知被陌生化的视觉所唤起。

对于80年代出生的李青来说,香港电影承载了这一代人对香港文化的特殊记忆。港片中对于都市题材的描摹,开启了大陆人对现代生活的最初认识。彼时的香港情色电影也处于市场的高峰,这些风月片是他们在成长阶段,越过禁忌认识世界的一扇特殊窗口。绘画作品《两场电影》让海边的露天电影中出现情色镜头,最私密的表演向最广阔的自然敞开。在短暂的规则限制与自然的无限之间,我们寻觅到艺术家所隐喻的人的踪影,一个在分裂、对峙之间的主体。像是不断被加工的CD,记忆总是被情景修饰,也因情景指向截然不同的含义。

海,一切变迁之外的永恒。海浪、游鱼、徐徐驶来的船只和远方的天际线,它们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暂离现实的出口,也是人们寄托于某种未知的途径与载体。录像作品《海》拼接了各种各样的人物面向大海的镜头,这些镜头来自全世界不同类型的电影,故事既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它只包含自身以及自身所企及的希望。海、面向海和走向海的人成为一套层迭的符号,在抽离了原有语境之后,呈现出世事纷繁之下人类内在精神的相似。

霓虹灯、电影、海……这几种元素在李青的作品中交迭出现,文字与图像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呈现出不同的语义,也因语义的错置,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共同交织成李青对于香港或是记忆、情景本身的评议。亦如展览的前言,当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关系发生逆转时,在这个别样的时刻,一种习以为常的认识亦或记忆,走向它全新的状态。在艺术家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我们需要寻找的,正是这个展览的深意,一种认识在不同的时空中经历了什么,又因什么而转变,又是什么样的导致了这种认识的转变,这种转变又意味着何种可能?

前言

其实每个展览都太像一种约定:有人交出文字,有人交出作品。从年初在香港聊起,到年底在香港实现,这次我把策展人崔灿灿一年中在社交网络中发布的文字挑选编排,作为他的文字,赶来赴我的约。

——李青

假如身后有一阵风,

积水潭的晌午就这样,懒懒的过去。

6月6日晚上

白色的浴巾,

这个空间九点就要熄灯,

却没有一丝慌张。

去海边,找个房子躺着吧,

倾斜的角度,

看光爬墙。光!

窗外

一盏聚光灯,

象棋研习小组,

龙争虎斗,蛇鹤双形。

我心中曾经执剑的少年,

此刻也混迹在市井之间,

调养生息,登高干活。

胖手与肿腿,

轨道与勾连,

结构与力学。

白日焰火,东京往事,

上海星空,京城鹊色,

移动的观念绘画。

“宣传最有效的时候

就是当它成功主宰

描述事件的语言和口吻。 ”

踏雪无痕,梅花闪灵。

石油王国的罪与罚,

16年前的老茅台。

兰桂坊的人流

微醺,

安迪沃霍的帝国大厦

不在香港。

“精英沙龙化”是知识青年们

普遍的公主病,

可却都是中国丫鬟的命。

海浪的幽灵,

西游记之云宫讯音。

迷雾中的港岛,

夜夜歌舞升平。

自知冷暖,焉忘岁月,

“‘政治化’一词可以被简单地概括为,

在世界之中,

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

一个人,

生前有沉浮,

往复也皆有海浪与金沙。

这漫长的夜,灯影恍错

在彩虹的尽头。

黑越沉,灯越亮,

一个无耻的时代,华人的孤岛。

因为我想起了春风,

心中有秘密:

资本主义的幽灵,反动派的纸老虎,

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

关于艺术家

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现居上海、杭州。他的绘画、装置和影像作品往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寻找理性的裂隙,通过迂回重迭的结构作用于观者的感觉和认知。李青近年来的创作追踪广泛发生在信息传播、集体记忆和知识经验中的历史碎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对日常空间和图像中的微观政治的捕捉,对美学传统当中的政治身份的质疑,对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语境之下的身份问题的观察,使他身上体现出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身上罕见的历史意识。

李青于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在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韩国;歌德开放空间,上海,中国;Tomas y Valiente艺术中心,马德里,西班牙等机构举办过精彩的个展。同时参加过许多著名艺术机构的群展,如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福冈亚洲美术馆,福冈,日本;圣保罗当代美术馆,圣保罗,巴西;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美国;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度尼西亚等。他的作品也被很多艺术机构及基金会纳入收藏,例如德意志银行,德国;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瓦伦西亚;龙美术馆,上海,中国;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中国;DSL基金会,巴黎,法国;阿拉里奥美术馆,首尔/济州,韩国;四方当代美术馆,南京,中国;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中国; 等。

关于策展人

崔灿灿是一名活跃在中国的独立策划人,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青年荣誉奖,《YISHU》典藏海外版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艺术财经》年度成长奖等,并担任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特约观察员,策划的主要展览包括夜走黑桥(2013)、FUCKOFF II (2013)、不在图像中行动(2014)、六环比五环多一环(2015)、艾未未个展(2015 )等。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