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放大

艺术红岛●澜湾艺术季

日期:
2015年12月5日 - 2016年3月5日以往展览
开幕:
2015年12月5日
空间:
青岛高新区澜湾艺术公园
策展人:
景育民、邓国源

展览简介

“艺术红岛●澜湾艺术季”

——一个场域空间的文化营造案例

2015年12月5日,由青岛市高新区管委会和天津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策划的“艺术红岛——澜湾艺术季”活动,在青岛高新区澜湾艺术公园开幕。此次艺术季活动由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景育民担任策划人,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邓国源担任学术主持。活动包括:澜湾艺术公园国际公共艺术展、“艺术红岛•公共艺术论坛”、“青春维度”雕塑邀请展等系列艺术活动。

澜湾艺术季秉承公共文化的当代理念,诠释“生态、科技、人文”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在策划人看来,城市是当代生活的母体,城市的形态映现着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诉求。随着当代公共意识的不断建构与公共文化的迅速发展,作为城市文化形态重要构成与表征的公共艺术,也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下不断地进行概念的梳理与语言系统的拓展,更明确的从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城市空间价值学去营造城市意象,构筑更为理想、合理的公共文化生态。“艺术红岛——澜湾艺术季”依托澜湾艺术公园的自然生态条件,集合国内外当代优势学术资源,力求实现生态与艺术融合与对话,构筑一个实验性的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交流平台,形成具有国际文化品质与开放性公共空间的文化场所,成为青岛珍贵的城市典藏和户外当代公共艺术博物馆。

澜湾艺术季展出了园区永久收藏的来自国内外数十件公共艺术作品,包括雕塑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交互艺术、装置艺术等多样艺术形态,以材料、表现与当代理念、风格、流派与科技手段相结合,呈现当代公共艺术多元化的空间形态:园区入口处的标志性作品《无形之境》(景育民),以意象的形态表达结合当代材料语言,如同天地间恣意挥洒的笔锋,空灵飘逸的东方意蕴使自然环境与岁月时空产生相互关联,映射出澜湾的历史更迭与世相图景。瑞士艺术家拉尔方索的动态艺术作品《律动的光》利用风能作为空间塑造的方式,融入了时间的概念,传达着艺术与自然之间息息相关的存在关系。大地艺术作品《大地延长线》(全长2千米),以多媒体的方式融入互动装置,或蜿蜒、或跃动、或纵横,使人、作品与场域之间产生空间互动与无尽畅想。德国艺术家HD Schrader的抽象雕塑作品《旋转的立方体》,以抽象化的雕塑基本形态,延伸对于空间运动与永恒状态的思考。著名理论家孙振华的作品《钢的琴》以抽象的流线造型与稳定的构成关系,呈现着对空间形态的表达与思考。邓国源的公共装置作品《幻象森林》,以形而上的抽象思维将工业属性不锈钢与花草树木等自然属性材料排列组合构成一个人为的幻象空间,利用“镜像”语言拓展了作品的空间意义,使观者置身“幻境”于迷茫、判断之中实现身心互动。伊拉克艺术家阿利•贾巴尔的作品《浮云往事》,在抽象的流线造型上开启若干孔洞,如同回忆岁月的心灵之窗,以浪漫抒情的方式提示着我们珍视拥有的当下。这些作品体现了当代公共意识下,艺术家对于空间形态建构方式的实验性思考。然而,澜湾艺术水岸的整体策划与思考,也正是园区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所在:这些公共作品同园区内的澜湾美术馆、澜湾艺术小镇、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家创作中心等建筑、设施甚至植被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节点,从而链接起艺术与场域之间的逻辑关系,营造整体性的公共文化系统,体现了艺术作为城市精神生活常态构成的未来公共文化空间营造理念;“生态”与“科技”作为园区的重要理念与文化要素,是置身于后工业时期对城市空间营造的理性思考,体现了青岛澜湾艺术水岸构筑未来城市文化范式的概念性探索与实验。

启幕活动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举办了“艺术红岛﹒公共艺术论坛”。唐尧担任了论坛学术主持,并邀请了殷双喜、翁剑青、顾丞峰、黄丹麾、王洪义、粟多壮、景育民、杨维民、邵亮、郭雅希、高岭、阿福、徐亮、尚金凯、张小开等众多知名理论家、学者、学院代表,就“公共空间营造与科技、生态、人文的关系”、“澜湾艺术水岸的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与学术定位”、“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创新思维”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更进一步延伸了这一公共艺术实验平台的交流功能与学术意义。

“艺术红岛——澜湾艺术季”作为场域空间文化营造的典型案例,未来将成为青岛城市的当代艺术孵化器与全新的文化品牌,为公众带来全方位的文化体验。据悉,整个艺术季将持续三个月。

展览相册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