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断壁残垣里的游魂
说冯峰是个画家,不如说冯峰更象一个“传统文人”。
很多评论冯峰画的文字,多说他的画是诗画,我当然赞成,我觉得冯峰的人生就是诗的,生活是诗的,意思是说他的生活以及他的全部人生,就是在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之外“意象”地活着,而且这“意象”,就是古文人那种“伤春悲秋”的精神世界。
冯峰的诗文中充满了残雪,枯藤,细雨,秋风,落叶这种伤感的意象,而且真挚得让人觉得他似乎没有生活在今天,他可以“整整一个早上,呆呆地透窗看这一池残荷落花,想这朵花儿在这秋里也该是长命的了。可我怎么就没能在她飘落时守候呢?真的不该出门,尤其是在这时的秋里。”后悔自己“几天的韩国之行,就为了一个展览错过了荷的花朵离胫而去的死亡般的美丽。”
他为了李渔文中的“木槿朝开而暮落”句,一整夜守候在木槿花树下“盖着一条军毯,抽着纸烟,喝着酒,借着门楼纸灯昏黄的光亮,在月影星疏下看那木槿的花是怎样的落合。
四周是一片铁灰色,蛐蛐在大声地唱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虫轻轻地低鸣,余下的是大地的寂静。我就和这夜色一起等候这木槿花的落。”然而,花落不但与他无缘,而且自己还给冻病了,依然不悔“尽管病了,但是为了那花容的美貌,心想也是值得的罢。”他也半夜三更起来,“像幽灵似地走到园里,躲在檐下与惊醒的褐鸟儿一起听着这雨夜的和弦,在回廊的清冷中‘倚着闲窗数落花’。禁不住也泪眼模糊,猜想着纳兰公子当年的忧伤。”
冯峰象一个游魂,游荡在中国文人伤春悲秋的世界里,游荡在传统的断壁残垣中,用传统的碎片和他自己的想象,拼接出他自己对人生的忧伤和感慨。
冯峰的作品,直接取材于自己的生活。作品方式象传统文人画,因为采用文人画借物咏怀的方式。或者说更象文人诗,因为多采用比、兴手法,但没有因袭文人画的程式——多以竹菊梅兰的意象表达作者的情怀,而是象诗另造了一套比、兴的物和场景,笔触充满激情,比和兴的含义不言而喻。
冯峰作品的语言方式还有着散文式的画面结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现实逻辑,按照情感逻辑来经营,画面的散文结构就类似冯峰盖自己房子的方式,与其说他像个建筑师,不如说更像一个热爱生活的文人——充满随意性。
青砖老瓦四合院,加上水泥玻璃阳光房,似乎可以在古代和现代里流转;明代的砖墙,清代的亭子,配上也许更古老的石墩,时而有隔世的恍惚。花草、树木,随性种植,老砖、残碑,率意摆放,虽杂乱却充满生机。也象冯峰写东西,片段思绪,鸡零狗碎,却充满人情和生活气息。冯峰的画面笔墨和色彩,同样充满书写的随意性。虽不是大刀阔斧,气概如虹,却温馨自然,细腻精致。点划运笔,酷似传统文人画的笔墨趣味,多以逸气趣味见长。
看冯峰的画,要同时看他的散文,看他的诗,看他盖的房子,尤其看他盖自己的房子,更要看他的全部生活——包括他的兴趣,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爱情故事……才能理解和欣赏他的画。
栗宪庭
迎风带露
明代诗人皇甫汸在其《题美人蕉》一诗中用“带露红妆湿,迎风翠袖翻”来描写晨光熹微中美人蕉最美的一瞬,奇妙的是美人蕉的花总是覆盖了一层白粉,如美人晨妆,淡施粉黛,极为娇媚。冯峰的水墨,犹如美人每日的晨妆。
冯峰的水墨,瓜果蔬菜、红男绿女,都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绿与黄,橙与蓝的秀雅与温润,恬静而明媚,平抚了自然远去与时间流逝的叹息,还有一种的期待。这是艺术对画家的馈赠。
冯峰的玩墨,有着通透气息的气感,在空白与墨色的对比之间,在那些有着色彩的墨晕散化的作品之上,那种虚薄的状态,形成虚像。
前不久跟冯峰驾车远行,他每日在茶余饭后,用笔墨捕捉每个生活瞬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日常,这是养生;在日常中更加超越,这是艺术;在超越中却无比的日常,这是智慧。
艾海写于北京
2013.11.1
王礼军
葛姆雷对空间的理解深入到了人所感知的最底层
2023.07.06
邱家和
内地雨雪初霁,香港却已是春意盎然了:由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3月...
2015.03.10
向京
同为雕塑艺术家的向京谈路易斯·布尔乔亚
2019.04.08
胡湖
看艺博会后画廊老板们对媒体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话,是一件有点残...
2015.10.20
金耕
刚刚做完彭小冲的新水墨展“水中花”。这个在我职业生涯中用时最...
2014.03.11
陈 欢婷
其实只靠花了十亿元买画,并不能把一个美术馆推向国际。 感觉...
2015.11.12
黄燎原
黄燎原眼中的迈阿密海滩艺博会有哪些亮点。
2015.12.23
李苏桥
其实昨天我没有能够回到北京、来到嘉德拍卖“现当代艺术夜场”的...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