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为:从展厅到线上,艺术的灵光在逐级褪去

文:董大为 2020年5月10日 专栏董大为
艺术家 董大为
艺术家 董大为

线上展示艺术作品,并不是在今天才突然兴起的。艺术家的个人网站、画廊网站、美术馆艺术机构的网站等都在线上展示艺术作品。但是把某种优化升级了的线上艺术作品展示称为展览,作为线下展览的替代,只能说是在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总的来说我不是特别信任线上展示艺术作品的方式,尤其是以销售为目的,类似于线上艺术博览会的展示。你知道有句话叫做“照片修得好,老公回家早”。
 
数字作品或者基于网页的作品除外。数字作品本身就是媒体。但有时你仍然会听到数字媒体艺术家坚持说,他的作品必须以什么样的设备、在什么样的空间中展示和播放。就好像我们经常说,某个电影一定要去电影院观看的道理一样。李安肯定不想知道你在iPad上看(亵渎)他花费无数心血,拍摄的3D、4K、120帧的电影。因为在恰当的空间中展播是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有所设想的,它包含在构成一件作品的综合因素之内。
2019年上映的李安作品《双子杀手》即采用120帧+4K+3D的高技术规格制作
2019年上映的李安作品《双子杀手》即采用120帧+4K+3D的高技术规格制作
这就涉及到当代艺术的一个核心问题——“空间”。当代艺术是关于空间(和在空间中展示)的艺术。不是说艺术作品一定要具有空间性,比如三维的作品,而是说一件作品完成于在空间中展示的那一刻。以前,现代主义的艺术家是“工作室艺术家”,作品完成于工作室内,对一件作品的定义是四条边框之内。但是当代艺术要更多地依赖于“语境”。这个“语境”包括一件作品从属的系列、所在展览的主题、甚至展出所在的城市以及展出时间等。线上展览通常剥离了作品的部分语境,使作品不完整。
董大为:从展厅到线上,艺术的灵光在逐级褪去
2018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杨画廊参展亚洲视野带来董大为的作品,绘画和绘画的“纪实”影像一同展出
2018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会,杨画廊参展亚洲视野带来董大为的作品,绘画和绘画的“纪实”影像一同展出
作品语境的剥离,其实也不是线上展示独有的问题。艺术博览会中的艺术作品展示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剥离了语境的低配版(阉割版)展示。艺术作品的流通,在艺术市场中各个环节的辗转,其实就是艺术作品沦为艺术商品的过程。简单地理解,艺术重要的是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但商品关注的是艺术作为物质形态的结果。

不但艺术创造出来需要一个“虔诚”(从合理动机到合理形式)的过程,就是欣赏艺术也需要一个心理准备的阶段,或者叫“仪式感”。缺少观看的仪式感,观赏艺术的体验也会大打折扣。逛美术馆和逛商场的感受无异,艺术品和随处可见的工业消费品类似,那艺术的独有价值就被消除了。所以大地艺术的艺术家们会去人迹罕至的山谷实施作品,如果你想看这件作品,对不起,你要提前准备这趟驱车几百公里的旅行。
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夫妇196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创作的大地艺术作品《包裹海岸》
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夫妇196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创作的大地艺术作品《包裹海岸》
当代的艺术——展览空间,艺术商品——艺术博览会,艺术商品清单图录——线上展览。“艺术”,艺术的“灵光”大概就是按照这个对应关系和层级逐渐褪去的。
 
至于图片能不能很好地反映原作品的问题则是老生常谈了。倒不是说制作图片一定有美化作品的动机,而是图片只能做到正确,无法做到真实。我以自己的作品和经验来说,首先纸的质感就会被闪光灯消除,材质的美感完全无法体现。还比如我有一些作品颜色非常浅淡,相机经常无法还原。我在纸上(白底)画的一些浅灰色的云,每次都要增加照片对比度才能使其“可见”。你说这是作假和美化么,图片传递信息,信息丢失,你只能做一些后期补偿。
 
所以,有时我对做个人作品网站都会感到虚无。贴上去的作品图片,我并不情愿,因为和真实作品相差太远。而艺术恰恰是有关真实的。
董大为:从展厅到线上,艺术的灵光在逐级褪去
董大为作品《理论云》,在环境的衬托下可见,单独拍摄失真得犹如PS的蒙版效果
董大为作品《理论云》,在环境的衬托下可见,单独拍摄失真得犹如PS的蒙版效果
董大为《多彩贪吃蛇 S1》67.2×52.1cm 纸上⻢克笔 2017
董大为《多彩贪吃蛇 S1》67.2×52.1cm 纸上⻢克笔 2017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