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绘画

文:刘钢 2015年12月24日 专栏刘钢
美术界通常将绘画分为两大类:具象与抽象。具象专指那些造型与自然形象极为相似或基本相似的绘画。抽象绘画最初只是对自然形象的概括和提炼,其画作消解了原有的轮廓和细节,呈现出高度的象征性;后来,抽象绘画逐渐走向了极端,作品彻底摆脱了自然形象,纯粹通过色彩、构成、点线面等方面,表达出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或者艺术观念。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艺术界悄然出现了另一类绘画。这种绘画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它既不像具象绘画那样描绘出形象,也没有抽象绘画那种象征性或者主观性,而是客观地呈现出某种材质的表象或特性,从而展现出独特的美感。鉴于此类画作以表现物象为主要特征,我将其取名为“物象绘画”。
最先探索“物象绘画”的艺术家当属杨诘苍,他的探求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1989年,杨诘苍应邀参加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大型国际艺术家群展,同场参展的还有基弗(Anselm Kiefer)、波尔克(Sigmar Polke)、河原温(On Kawara)、白南准(Nam June Paik)等国际知名艺术家。可是,杨诘苍送展的作品全部被海关扣在国内,他只好空手离开了中国。抵达巴黎后,杨诘苍决定重新赶制参展作品。但距离展期只有一个多月,他觉得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可以与国际大牌艺术家同场献艺的作品。苦恼之中,杨诘苍随意用毛笔在纸上反复涂抹墨水,借此发泄心中积攒的怨气。出乎他的预料,数天过后,晾干的墨水涂鸦呈现出一种乌黑、晶亮的美感。这一效果启发了杨诘苍,从中他看出了墨迹的两种特性:黑与亮。一个月之后,四件乌黑锃亮的巨幅墨片出现在蓬皮杜的展厅之中。
杨诘苍 《千层墨》 66x66cm 水墨宣纸 1990
杨诘苍 《千层墨》 66x66cm 水墨宣纸 1990
自那次群展之后,杨诘苍完成了一系列被称之为“千层墨”的绘画作品。这些画作采用传统技巧“积墨法”,通过层层墨色反复渍染,最终形成一种浑厚滋润的积墨。积墨晾干后形成的画面,散发出一种乌黑闪亮的色泽,看上去犹如乌炭。与此同时,积墨还会出现肌理收缩的现象,从而呈现出一种金属浮雕的质感。通过“千层墨”作品,杨诘苍表现出水墨深沉的墨韵以及特有的乌亮感。
苏笑柏是第二位涉足“物象绘画”的艺术家。他表现的主题是大漆。大漆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苏笑柏在参考传统大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当代艺术理念和技法,在作品中展现出大漆的美感。
苏笑柏表现大漆物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有些作品借鉴了西方硬边艺术手法,在画面上呈现出两、三种色彩不同的漆块(或者颜色深浅不一的漆块),漆块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这类作品通过异色对比,表现出不同颜色的漆块在明暗、冷暖等方面的反差。
苏笑柏 《一绿》 154×148×12cm 油彩、大漆、麻、木 2014
苏笑柏 《一绿》 154×148×12cm 油彩、大漆、麻、木 2014
苏笑柏的另一些作品则是通过多层刷漆,展现出大漆特有的透明性和层次感。这类作品在明亮灯光下呈现出来的色调,与其在昏暗环境中展现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感。比如他于2014年创作的《一绿》。此件作品的载体是一块木板,其表面为凹陷状,并且有几块凹凸不平。苏笑柏首先在木板上涂了几遍红漆,精心打磨之后木板表面显现出一种精细、高雅的殷实感。红漆干透之后,苏笑柏又涂了一层绿漆。在光滑的红漆上面,绿漆形如流水,缓缓地从四周向中部沉淀。此层绿漆晾干之后,苏笑柏再次打磨,使作品展现出一种以绿色为主、红色为辅的光色效果。在强光照耀下,表面的绿漆和底色的红漆都会反射光亮;由于木板中部沉淀了较厚的绿漆且有凹凸不平之处,嫣红的底色在翠绿之中或隐或现,给人一种夕阳之下、绿池清波的感觉。在烛光之下,表面的绿漆对光的敏感度强于底色的红漆,从而作品会呈现出一种松石绿的色调。在昏暗的环境中,绿、红两色大漆的反映又截然不同,作品会转变成一种暗淡的黄绿色。通过观赏作品颜色的变换,我们可以体会出大漆特有的艺术魔力。
 “物”在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画家依靠颜料,雕塑家需要材料,行为艺术家离不开道具……然而,许多艺术家只关注“物“的功能性,很少有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物”的美感。正因如此,杨诘苍和苏笑柏的尝试就显得匠心独出。他们的“物象绘画”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奇的美感,同时也为绘画艺术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
(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