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双年展代表团与艺发局民主

文:杨天帅 2016年8月23日 专栏杨天帅
最近香港艺术发展局做了件好事(最少目前我仍这样认为)。
堪称亚洲最重要双年展的韩国光州双年展,今年与艺发局首度展开连串合作。其中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艺发局代表团”。顾名思义,计划邀请香港视觉艺术工作者递交申请津贴,前往当地参观与交流。最终多达16名艺术工作者获得这项资助,当中不少从来未曾踏足光州,这次经验无疑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业界来说,这无疑是个喜讯。
当然我本身对“拓宽业界视野”这回事仍抱“OK啦”的态度,换句话说,既有赞成亦有反对──因为我们还是要问,为何要拓宽业界的视野?谁是业界?怎样拓宽?虽知公帑有限,纳税人的钱拨出了一些来“拓宽业界视野”,即意味着另一些范畴失去了支持。我的意思不是批钱给业界不好,只是,我们断然不能以“有钱当然要”的心态,仅因有资助便给计划个“like”。
Anyway,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这次代表团成员构成十分有意思。他们的政治见解各种各样,也有不少人过去曾批评艺发局,而且并无手软。由此可见,计划成员甄选准则并没有将申请人的意识形态纳入考虑(声明:我没有申请资助)。

像艺发局这样的官办机构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当前香港来说,无疑是极好的事。到底这是怎样办到的呢?为此我特意打电话给视觉艺术组别主席 Chris(陈锦成)问个究竟。

他说,这项目可说是委员会与办事处讨论下的成果。这里有必要略提一下艺发局的架构:这个成立于1995年的法定组织,最高决策机构为“艺发局大会”。大会中17人由梁振英委任,另外10位则由艺术界投票选出。他们负责制订艺发局的工作方针,由办事处主力执行。
陈锦成就是两年前获选的委员之一。他如此解释光州代表团的缘由:“一直以来艺术家参与项目,接触到的往往只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人。因此业界对这件事的操作有时不太理解。有些争拗之所以出现,正是源于这一点。于是我想,艺发局其实不应只把资源投放在参展者身上,而应再开放些,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地方双年展运作,也让他们建立自身人际网络。”在这个理念下,艺发局办事处撰写计划书,向民政事务处的“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申请资助,成功举办此次交流活动。

至于交流团成员又是如何挑选?Chris解释说是由审批员评分挑选。容我再略解何谓审批员:艺发局把艺术分成十个范畴,诸如艺术行政、艺术评论、艺术教育、舞蹈等等。每个范畴都有一张审批员名单。每当艺发局须要事前或事后审批其资助计划,便会自名单随机选出审批员执行。以此次光州代表团为例,由于此项目涉及视觉艺术与艺术行政两个范畴,办事处在这两个范畴共159人的名单上,随机抽出五、六人组成评审小组。然后申请人的表格随机派到小组各成员手上,让他们自行评分。评分最高的16人,就是现在的代表团成员。
审批员须要在接受评审委托前填写利益冲突声明,确保评审公平公正。据Chris所言,最少在他担任委员的两年间,艺发局审批程序绝对独立,就算是他作为视觉艺术组别主席,权责也只在收取评审报告并作监察,无权干涉结果。

不过,这套制度仍未能彻底消除政治审查的可能性,因为我们还未谈评审员名单如何组成──若审批员的委任权力是由某人或某机构垄断,那无论机制多么独立都无意义,因为整张名单打从一开始已具有某种意识形态取向。

Chris再作解释:香港人主要经由两个渠道成为审批员。其一是经由Chris与视觉艺术组别顾问团提名;其二是公众自行报名。收集提名与自荐表格后,视觉艺术顾问团会就人选作讨论,判断其专业性、相关知识水平与及业界关系是否合乎资格。名单顾问团通过后,还要再经艺发局大会审议,方能正式成为审批员。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Chris获选为大会委员后,视觉艺术组别审批员名单人数增加了。我也是经由他的提名进入名单的──即使我是经常挑战艺术体制的人。

“因为名单过去很久没有增补,审批员人数较少。如此一来,就算审批项目人选是随机抽样,抽来抽去其实都是那些人。”他解释。“加大名单,不仅可以扩阔业界参与,也可以比较公正。”

试想,如果Chris没有加大名单,审批员仍是那些“自有永有”的旧人,光州顾问团会否仍是现在这16 ?假设性问题自然没有答案,可是我想合理的推断是:甄选将会不那么公平,公信力也会受质疑。

回想三年前艺发局那场委员选战,投票率为33.9%,并不多,但已是比上届大升7%。最终十个席位有八个成功由改革派夺得,万众皆喜。人人都说艺发局改革有望了。转眼便一任期,三年来我确实见到艺发局出现不少新尝试(至于改革速度是否够快就见仁见智,留待诸委员发表工作报告后再评论)。正如Chris所言,新入局的委员这三年确实有努力把业界声音带入艺发局,故能在某程度上推动局方的官僚制度有所改变。

“我觉得艺发局确实是个难得有业界参与的(官方)组织。”他说。
新一届艺发局选举将紧接在立法会选举后的十月、十一月举行。到时应该怎么做呀?你懂的。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