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文:郑姝 2015年5月9日 专栏郑姝
J的星途异常神秘。2010年,他像花果山里蹦出来的孙猴子一样横空出世,《在希望的田野上》毫无预兆的在香港苏富比的当代艺术的拍场上以194万港币成交,两年以后,《苍白的不只是你》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拍前估价莫名其妙高达380万港币,而最终以662万港币成交。香港苏富比显然是J的福地,去年当代秋拍夜场,他凭借《疯景一号》成功晋跃千万大关,最后以1180万港币成交。在2014年40岁以下艺术家拍卖成绩表上,J总成交额5881.4万,稳坐头把交椅。今年香港春拍,随着某媒体以那什么一样的队友的精神闹出乌龙事件,这颗夜空中最亮的当代艺术新星再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他从哪里冒出来的?”跟大多数在艺术市场叱诧风云的当代艺术家不同的是,J的成名之路非比寻常。比起同是70后艺术家的王光乐后面的佩斯、刘韡身后的白立方,J身后似乎没有国际一线大牌的影子。代理他的ZT,比起高古轩、里森、白立方等少林、武当,仅算得上古墓一派,虽在国际当代艺术收藏圈里初露头角,但绝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武功虽高,无奈堂庑尚小,视野有限, 缺乏登高一呼,众将听令的号召力。虽然国际一线大画廊不一定就代表着走向人生巅峰,但一般而言,艺术老字号是传说中的造星工厂,就像唱片界的滚石和EMI,媒体关系、藏家资源、学术支持都底蕴深厚、八面玲珑。他们跟泰特、古根海姆、MOMA是铁杆弟兄,是一级市场的大庄家,学术和市场在他们手里焊接,美学理论靠他们化成叮啷啷的真金白银。在这个层面,ZT还只是个小学生。更奇怪的是,翻看J的履历,上面连一个“高大上”的个展都没有。没参加过威尼斯艺术节,没有在任何一个标志性的艺术机构露过面,唯一有点意义的群展是2009年伦敦萨奇画廊的群展“Simon Franks and Rob Suss收藏展”。

想当年萨奇还和美女厨师太太出双入对,凭着YBA一票人在艺术圈呼风唤雨,虽说那是一个在国际市场上露面的不错机会,但也毕竟只是一个群展。按照一般艺术市场规律,艺术家在重要的非盈利机构的个展代表着学术界对其的认可,就像苦哈哈熬到殿试点了榜眼探花,接下来升官发财都在这一环。泰特做了Polke的个展,Polke立马成了继里希特以后的交易保证,古根海姆作了零学派,Heinz Mac的成交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今年汪建伟亮相古根海姆,去年消息一出,他的市场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学术是一级市场的营养,一级市场的稳扎稳打是进军二级市场的前提。而J似乎偏离了正常的造星轨道,直接以人造卫星的姿态出现在二级市场大放异彩,在一级市场的交易额却一直影影绰绰,神神秘秘。这也难怪他会被人诟病一二级市场倒挂并且质疑其中存在热资本流入炒作的可能,不经科举,直升六部,定有蹊跷。这也解释了为何某媒体乌龙事件出来后,谣言能迅速传播的理由,它恰好印证了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不可说破的怀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但实事求是的说,苏富比是不是真的至于为这么几两银子解裤腰带刷底线?而且就算真存在炒作,作为行业巨头也应不至沦落到跟某媒体合作炒作,直接把这样一个商业机密告诉一个中国艺术媒体,苏记真是白混了两百多年。

与J有类似命运的巴西艺术家克里斯蒂·洛萨(Christian Rosa)也是最近炙手可热的青年艺术家之一。不同的是,他的成功故事异常老套,甚至可以成为解剖欧美成熟的当代艺术造星机制的范例。洛萨出生在里约热内卢,在南美当代被追捧的2009-2012这个阶段,以“拉丁当代艺术家”的标签羞涩出场。像J进京一样,在欧美审美话语的绝对控制下,拉丁艺术家的归宿必然不在拉丁,洛萨来到了欧洲,在维也纳和柏林搭上几个小画廊。终于,他在2010年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的Momenta上抛头露面了,这些重要展会的附庸展是很多力图出人头地的年轻艺术家的选择,就像依附在大鲨鱼身旁的舟鰤,背靠大树好乘凉,跟着大哥有肉吃。随后,洛萨再接再励,被Ibid计划看中,从欧洲进入北美,疯狂社交,再次出现在2013年的Momenta和萨奇2014年拉丁美洲和非洲新艺术的特展上,最后成功跻身白立方代理艺术家之列。他的嬉皮恰到好处,既减少了一般街头艺术的原始粗糙,也没有流于欧美精英文化的装模做样的理性。相比起很多当代作品的血泪风格和性主题,洛萨的作品清新活泼,抽象轻松而富有装饰性,受欢迎并不奇怪。从他可以玩特技滑板的工作室、法拉利豪车和私家泳池别墅上看来,洛萨一级市场作品销售额足可以称为“丰厚”。

在2014年的巴塞尔上,2-3万欧元的洛萨被当作那届艺术节价格亲民的标志,他当时的代理人柏林当代艺术说:“我可以轻轻松松卖这个价格的20倍。”这不是在夸大其词,在之前柏林当代艺术洛萨的个展上,所有作品都以“相当理想”的价格迅速告罄。当他的作品最后出现在国际当代艺术拍场的时候,有人嘲笑,但无人质疑。“他很可能就是一瞬即逝的流星,但现在人们喜欢他,就是想要他的作品,我们为什么不卖呢?”这是二级市场的逻辑,拍卖行从来不是锄禾日当午的农民,辛辛苦苦耕耘培育出一茬又一茬的艺术家。它只是收割机,代表着成熟和收获。去年一年,拍场上共出现过十件洛萨的作品,全部集中在一二线拍卖行的当代专场,成交价格虽动辄高于估价五六倍之多,但最多也不过20万美金左右,这与他在一级市场的成交价格基本一致。可见,洛萨的炙手可热也许短暂,但起码有理可依的。

同是造星,比起J,洛萨的星途坦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而J的成名则更有中国特色,迅速且毫无征兆,其中到底有多少潜规则、有没有潜规则、被谁潜、怎么潜,现在还看不清楚,没有证据,有的只是现象。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真相终将大白,我们希望J不是资本炒作的牺牲品,我们希望J真的只是不一样的烟火。毕竟,达明·赫斯特前车之鉴尚在,热钱退去,昔日黄花,就连泰特的个展也没能拯救赫斯特一路滑坡的命运。就在发稿前,笔者得知J的个展即将登陆威尼斯葛拉西宫剧院,这难道是J回归艺术市场基本规律的开始?借着威尼斯双年展,J终于站在了欧洲美术馆的舞台上,虽然六件作品的个展称不上重量级,虽然葛拉西宫剧院天鹅绒大幕的背后影影绰绰的是佳士得大东家的影子,但在威尼斯多情的河道和摇曳的灯火中,衷心祝福J能摆脱营养液中茂盛豆芽菜的命运而实实在在扎根于泥土,自然而茁壮的生长。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