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艺术生态:喧闹的朋友圈

文:胡湖 2014年5月28日 专栏胡湖
“如果有一天我屏蔽了你,不要问我为什么,我只是买不起你卖的东西。”看到这句关于微信朋友圈的神评论,我羞愧的低下了头。我方才意识到,过去三个月,我努力的将朋友圈人数从800多扩容到1600多人,隔三差五发发“姐夫拍”作品,会不会已经开始有人屏蔽我了?

谈朋友圈,先提几件小事。

还是在今年2月21日,我和《Hi艺术》的伍劲老板在微信上就聊过。那天有一个上海的女经纪人通过阿特姐夫群加伍劲微信,伍劲问我她是谁,我在手机通讯录里找出了她的联系方式,但我并没有见过她,真正的交流其实是最近在微信上发生的。伍劲说:“我朋友圈的原则是要见过真人,是不是太保守了?”我说:“是有点保守。”继而我又说:“我的朋友圈是一个推广场所,目前微信通讯录只有800人,打算扩大到3000人。” 

3月22日,在798蜂巢艺术中心的郝量个展上,我听到某个拍卖公司大佬说:“我微信有4000多人呢。”让我回忆起在2010年微博都没走红的时候,某个艺术媒体人就说自己的 MSN 上有近1000联系人。

4月28日的《艺术财经》权力榜上,我与最近连连获奖的上海某知名策展人同一班车到酒店,路上我习惯性的想互加微信,结果对方竟然说没有微信,说如果开了微信,每天起码要投入三个小时,有一句话触动到我:“用了微信就没有自由了,自由多可贵啊。”

5月10日,我看到朋友圈一条发自凌晨三点的微信,大意是最近太忙,求原谅这个点才点完赞。我读出两层意思,一层是在晒工作忙,一层是点赞也成了工作。

5月20日,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刚落幕,一位可称为自媒体的艺术家在他朋友圈求100个赞,看截图已经快90个赞的时候,我去看了一下,结果发现只能看到8个赞。我问他的朋友圈人数,他说有1699人,比我略多。我以为我和圈内人的好友重合度应该够高了,看来当代艺术圈比我想象中大得多。

5月21日开始,我朋友圈突然开始有人晒截图,是微信团队通知朋友圈人数已达上限,要删除一些人才能再加人。我随即搜索一下,发现朋友圈人数上限已被设置为5000人,5000人正好也是 Facebook的好友上限。

你爱还是不爱,喧闹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艺术行业获取资讯、营销推广和线上社交的靶心。OK,那就让我们谈谈朋友圈。

朋友圈里大部分都不是朋友。

除非微信像国外的Path一样将好友上限设定为150人,否则微信团队无论如何三令五申,朋友圈都不可能是单纯的熟人社交圈,因为每个人真正的熟人圈子只有一百多人,而你朋友圈的人数一般都大大超过这个数,所以朋友圈事实上都是工作圈、交际圈、推广圈。

以我为例,我的朋友圈10%是熟人,90%是泛熟人。只有10%的人会关注我个人的喜怒哀乐,而另外90%主要是因为工作而关注我,他们需要的信息不是我个人的信息,而是我“生产”和“分拣”的与他们有关的信息。为了让我的朋友圈更有阅读价值,我不能仅仅为朋友而写,更要为那些不熟的“好友”而写。

今年年初我开始有计划的扩大朋友圈人数,我的目的当然不是多交几个知己,而是扩大人脉,我一直认为微信系统里最有价值的人脉关系不是公众账号粉丝,而是朋友圈通讯录。

朋友圈是绝佳的营销渠道。

“营销”行为是人的天性,在朋友圈发一张自拍,一本在看的书,表达一个态度,都暗含着营销的目的。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场合没有本质的区别,在线下你可以包装自己的衣着举止,线上能包装的就是一堆数据化的图片和文字。社交与营销本来就是孪生兄弟,近期微信的各种动作不是要压制营销,而是压制那些内容低质量、形式不高级、用户体验度差的营销。

我并不避讳把朋友圈当营销场所来经营,既然无论你发什么,都可能会被当成是在Show,不如顺势而为,用得体的方式利用朋友圈来推广。好的艺术类推广信息,本身对他人就是有价值的。所以能不能推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永远是会不会推。

那么如何发朋友圈?

打开大多数艺术圈人士的朋友圈,最常看到的是无任何评论的转发文章,或者纯粹的图片,最多配一丁点文字,愿意发布点原创文字的人很少。这符合人的本性,人们总是对围观乐此不疲,但自己却懒得生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去生产信息,就天然能获得围观了。

微信朋友圈在产品上的一大突破,是将生产信息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又将发布信息的体验做到了最好。发张图,转个链接,你就成了信息生产者。发布的过程简单、流畅,而且发布后立即就有点赞、评论等反馈,正向激励你继续发布。但朋友圈在产品上也有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没有提供信息筛选机制,导致无效信息泛滥。因此,既要坚持发布信息,又需要考虑这些信息是否对他人有效。

我发朋友圈信息有一些准则,比如文字为主、尽量原创、高质量的图片、干净整齐的排版、杜绝错别字、稳定的更新节奏等等。但最重要的准则,则是始终为大家提供不枯燥、有价值的信息。有趣、有料,到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朋友圈很喧闹,朋友圈很上瘾。朋友圈里你最care的不是你的朋友,你最渴望的也不是被你的朋友所care。懂这些,才懂朋友圈。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