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看Frieze

文:张一 2016年10月19日 专栏张一
2016,十月的伦敦,Frieze London 和 Frieze Master如以往一样占据了Regent Park。这样的开场白说得好像我是个常客。其实我是第一次看伦敦的Frieze,看到城里人这么会玩,心里好“紧张”啊。
以我看艺术博览会的经验,去看Frieze有如下打开方式:能提前在朋友圈里发照片的一定是当“托儿”的资深媒体;第一天去的,是有VIP卡的业内人士和大款买家,此大款决不能只是穿普通的名牌、拿贵的包,着装需要有文艺复兴打底的刻奇调调,说英语有点土,最好要说德语或者意大利语;第二天去的主要是艺术家和艺术学生,是学生就尽量穿得破点儿以强调不羁的青春,有点成就的艺术家就得带上墨镜了,便于不露声色;如果颜值不高或身材略胖就第三天、第四天去,混在大批的游客和土豪里。
Frieze London, Clalerie Chatal Chrousel, Milek Ohanian, Girls og chilwell
Frieze London, Clalerie Chatal Chrousel, Milek Ohanian, Girls og chilwell
Frieze Master, Sycomore Ancient Art
Frieze Master, Sycomore Ancient Art
请原谅我把Frieze说得这么“衣冠禽兽”,艺术市场和艺术真是两码事儿。英国人有重商的传统,高傲的同时又极端精打细算,票价不但贵还分了三六九等,不只是头等票、普通票,还有下班后票、学生票、两会通票和导游套票。伦敦这个地方根本不掩饰它对不同阶级的区别对待。
对艺术爱好者来说,对Frieze的浪漫期待是去看艺术,当代艺术的高精尖。对艺术学生来说,嗯,是去找理想的画廊、机遇,成功要趁早!Well,这些真的只是浪漫的想法。而现实是,伦敦Frieze确实代表了这个行业的最职业化状态,是非常势利的奢侈品专卖店,画廊小姐们不是在与客户亲密吻脸就是在与客户亲密吻脸的路上。中国土豪虽然开始有了国际挥金史,但老牌欧洲艺术市场还是鼻孔看人低的。资本不只是钱的事,还有教育,美术史,史前,史后,战前战后,宗教的,哲学的,文化的... ... 征战前请先集齐所有的聊天常用词。
Frieze Sculpture Park, Zeng Fanzhi, Untitled
Frieze Sculpture Park, Zeng Fanzhi, Untitled
Frieze与艺术巴塞尔比,大小合理,也比较集中,除了Frieze London和Frieze Master两个主要展会,还有更加面向公众的雕塑公园和建筑项目。我曾经看过三次Frieze New York,对比起来倒有些感想。可能因为纽约有老牌的Armory Show,所以Frieze就以小清新的风格登陆。我对第一届Frieze New York鲜活的创造力和实验性印象深刻,它给纽约本地“僵尸感”林立的艺术市场带来一股清流。后来几届的Frieze New York水平下降明显,年轻牌打得越来越做作,形成一种故意与宏大唱反调的微不足道的扭捏。相比之下,伦敦Frieze展示出严谨的历史观和刁钻的品味。画廊们明显带着参加奥运会的劲头苦心经营格子里的三分地。
Frieze Master和Frieze London站在两个立场描述艺术生态。Master展不只是从美术馆里借来文艺复兴大师的画。而是从类似美术馆的角度解释人类和艺术的关系。古埃及的棺椁、古罗马雕塑、书籍、早期现代主义、被历史埋没的艺术家、印第安素人画、民俗玩意,这些都并置在一起。Frieze自己说让观众在当代的语境中重新看待传统的艺术,我想也可以说让观众透过历史的望远镜把自己从“当代人”还原为“人”。
Frieze Master, Sam Fogg
Frieze Master, Sam Fogg
Frieze Master, W&K - Wienerroither & Kohlbacher, Otto Mueller, The Battle of sex
Frieze Master, W&K - Wienerroither & Kohlbacher, Otto Mueller, The Battle of sex
我的观感爱恨交加,一是我非常享受观看这里几乎所有的艺术品。从Sam Fogg的古董精品,到W&K画廊Otto Mueller的画,从Gallery Of Everything 的Everything到博而励的张培力录像。并不是死了的艺术家才叫做Master,而是一件东西穿越了不知什么时代之后摆在面前,还分明地透出那个作者面对创作那一时刻的真实和独立,那严肃到完全自然的状态。我想这种价值是人性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稳定轨迹,当观众与某件作品一拍即合地碰撞,就产生了传说中的“美”。
Frieze Master, Boers-Li Gallery, Zhang Peili
Frieze Master, Boers-Li Gallery, Zhang Peili
矛盾的是,审美分太多种,越高格的就越是私密的事,如有神佑,它也很难平等。美术馆的职责应该是试着把这一心灵、智力的美妙享受分享给更多的人。当然,这很难,Frieze Master的展出就是标榜这些的。高格调的审美现在总要被讥讽为局限的、保守的资产阶级品味,其实它们不仅不保守,反而是赤裸裸的真诚和勇敢,比如看 Dubuffet或Otto Mueller。艺术在“作为精神的萌芽”和“墙上的装饰”之间就像蒙德里安的格子,只有一根线的距离。我之所以感到爱恨交加,就是因为艺术品本身不管怎样无辜,最后还是会被经营为商品,越是美好,价格也越是不菲。Frieze Master毕竟是个市场,一方面引导观众观看人性的精华,一方面又急切地把它们陈列于高级家具间,让神圣的时刻加速沦为装饰。
Frieze Master, Hauser & Wirth
Frieze Master, Hauser & Wirth
Frieze Master, Lucio Fontana
Frieze Master, Lucio Fontana
公园的另一端是重头戏Frieze London,几乎每个画廊都技术考究地布展、策划,以提供任何一种满足“挑战”要求的当代艺术类型。
就技术质量来说,似乎Frieze的高门槛保证了没有辣眼的展品,质量上乘就像好莱坞类型片。不管你想看朴素的手工痕迹,还是艺术家与科技互虐,商品潮流文化的大张旗鼓或者性别政治的嚎叫,不缺drama。厕所里有个The Toilet Attendant……Now Wash Your Hand,是Frieze委托艺术家Julie Verhoeven所做的项目。我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如厕,洗手,离开,愉快得正如每次上厕所一般。坐在马桶圈上,选择使用蓝色还是粉色手纸,我就不得不想起最近引起舆论喧哗的特纳奖入围者Anthea Hamilton的屁股大门。犹豫吗?反正得上。怎么说呢,艺术已经让我们在排泄物周围徘徊了不止一天两天了。现在回头看当年Tracey Emin的脏床,它显得那么抒情,那么美,当下的艺术似乎离人越来越远同时又是日常乱象的写实体现,我一看那个屁股就想起Donald Trump。
Frieze London, Julie Verhoven, The toilet attendant...Now Wash Your Hand
Frieze London, Julie Verhoven, The toilet attendant...Now Wash Your Hand
Frieze London, Julie Verhoven, The toilet attendant...Now Wash Your Hand
Frieze London, Julie Verhoven, The toilet attendant...Now Wash Your Hand
Tuner Prize 2016 nominatee, Anthea Hamilton, Project for Door
Tuner Prize 2016 nominatee, Anthea Hamilton, Project for Door
也有很多展品看上去有灵魂、会呼吸,但放在这个环境下,认真看艺术会伤身的。与其抱定某个真爱不如保持开放,做比较地看比较有趣。比如不少艺术家既出现在Frieze Master也出现在Frieze London,例如Alex Katz,在Frieze London转眼还能看到坎普的小Katz,和刻奇的小小Katz。坏品味总能让时髦变得更时髦。这至少流行了十年吧,真的好奇下一波会怎样?
Frieze London, Gavin Brown's enterprise, Alex Katz
Frieze London, Gavin Brown's enterprise, Alex Katz
再走到 Hauser & Wirth ,好像进了弗洛伊德的工作室,仔细看看不是弗洛伊德,是一种“老大师”风格。我要是用专业艺评人的调调就会说: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对现代主义早期风格想象的模仿和重构。H&W的实力确实强大,这里面还真的充斥了老大师和新大师们工作室里的杂货烂儿。这是否暗示“好品位”要回归了?前几年时髦的3D打印技术,现在看来有些人老珠黄的味道,由于其已经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广泛应用,所以聪明的艺术家要刻意回归手工感。现在最新的技术大概是虚拟成像,但似乎并不能像以往一样挑动观众的神经。
Frieze London, Hauser & Wirth
Frieze London, Hauser & Wirth
Frieze London, Hauser & Wirth
Frieze London, Hauser & Wirth
十年前还说“世界是平的”,现在看起来,世界似乎是碎的,或者应该有个新的名词形容这个多维的不稳定空间。这个脉络复杂的现状,各色潮流在彼此追逐中互相消解。大概当代的艺术只是真实地体现了人精神的流离失所:不稳定,不信任,缺乏安全感的神经质。
Frieze只是伦敦热辣艺术的样本,Master和London像它们在公园的地理位置一样代表了艺术生态的两端。这中间有多少艺术家一辈子严肃地对待他的工作,一边挣扎于付房租,一边努力浮出水面?
Frieze London, Air de Paris, Pierre Joseph, Desperately Seeking Stories
Frieze London, Air de Paris, Pierre Joseph, Desperately Seeking Stories
Frieze London, Corvi-Mora, Brian Calvin
Frieze London, Corvi-Mora, Brian Calvin
Frieze Londo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Meschac Gaba,Memorial for Drowned Refugees
Frieze Londo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Meschac Gaba,Memorial for Drowned Refugees
从压缩的时空里走出来,公园里突然是满眼的古树了。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伦敦还是那样到处是上流白人的偏见吗?她十年前在这里学习时受够了白眼。现在,我倒不觉得。旅游业和教育业大概极大地影响了这个社会的构造,我唯一的不满,是夹在成批的游客和留学生里,难以看到伦敦的真实面目。
Frieze London, Kate MacGarry, Francis Upritchard, Seraphina Purple Kiss
Frieze London, Kate MacGarry, Francis Upritchard, Seraphina Purple Kiss
Frieze Master, V&K, Egon Schiele
Frieze Master, V&K, Egon Schiele
留学生们把英国叫“腐国”,大概是因为生活里充斥着购物。别忘了,这里也是诗人们的故乡,自然是这个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伦敦最可爱的地方,每经过几条街区,总有一块保持完好的绿地,有些公园简直是森林。那些看起来有几百年的树像从古代文学里走出的雕塑,顿时把人从浮光掠影里解救出来。幸好还有这样的缓冲,站稳,想想我是谁。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