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何为“和乐”? 高孝午北京个展开幕
眼看2020年即将过半,北京地区的一场疫情复发又开始惹得人心惶惶。“和乐”成为大家可望不可即的生活状态。6月1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常乐村甲1号察哈尔学会适园开幕的的高孝午个展“和乐”开始正常对外开放。
察哈尔学会位于北京上庄,该地拥有北京地区唯一的水稻田,自然风景宜人。展览举办地点崇德美术馆正是坐落在此。该美术馆是是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博士倡导下兴建的艺术机构,旨在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和公共外交活动,依托察哈尔学会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推广和传播中国优秀的当代文化艺术。本次展览是高孝午在崇德美术馆的第一次个展,同时也是崇德美术馆今年受疫情影响后迎来的首场活动。



位于察哈尔学会的崇德美术馆高孝午展览现场,此处更像是园林
高孝午在北京的第七个工作室位于顺义水坡,本月收到通知要面临搬迁。关于展览主题“和乐”,既符合“安定”对艺术家而言的重要性,也和疫情期的期盼有所呼应。策展人韩方明是这样解读展览主题的。他说:中国是礼乐之邦,中国的艺隐含着甚深乐的精神。乐具有和谐之义。在今天的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平共处是全人类的共同呼声。

高孝午《宠神-狮》玻璃钢 120x120x195cm 2010

高孝午 《化身 》170×170×190cm 不锈钢铸铜 2013

高孝午 《标准时代》 瘦男-103×53×176cm、胖男-125×62×175cm、女-110×150×169cm 玻璃钢 2004
展览中的一大亮点为高孝午的“再生”系列,该系列作品的出现,是高孝午的艺术创作走向了另一个新的阶段。它们不仅与高孝午的成长经验关联起来,以某种平常人的心态以及回归于自然的文化命题,补充了当代都市化叙事的某些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语言创新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语汇,也为当代雕塑的视觉拓展,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如批评家杨卫的评价:“如此巧夺天工般的架接与置换、组合与融汇,一方面运用了后现代的造型手段,另一方面取法于民间艺术的夸张与变异,由此呈现出诸多别开生面的视觉新形象,既夸诞又不失真实,既幽默又不乏严肃,让人熟路轻辙之间,却又耳目一新……”

高孝午 《再生 鹿》 不锈钢镀色 200x180x355cm 2016

高孝午 《再生-蛙雨》 不锈钢 165x90x200cm 2017
高孝午 《再生-蛙雨》 不锈钢 127x115x135cm 2018

高孝午 《再生- 鲤鱼》 不锈钢镀色 50X26X37cm 2018

高孝午 《再生-鹿》 不锈钢镀色 67x52x67cm 2018
与此同时,高孝午被全世界盗版和现象级演绎的经典作品《标准时代》原作也在适园一展真容。据介绍,目前北京,仅在侨福芳草地和察哈尔学会适园可观赏到原作。展览首日,观展宾客在全球新冠疫情曲折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再生”系列理念,对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深入讨论的同时,亦对《标准时代》引发的世界级影响和深刻社会议题的跨文化艺术事件进行了热烈交流。
展览将持续至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