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术馆“重构乌托邦” 一场艺术+建筑对本体直觉的回归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华·美术馆 2018年3月25日 资讯展览
3月24日下午,一场名为“重构乌托邦”的建筑艺术展在深圳华·美术馆拉开帷幕。20位/组艺术家+建筑师的阵容,以及一百多件绘画、雕塑、装置、模型、图纸、影像和摄影作品,组成了这场规模庞大的作品。
开幕嘉宾合照,左起:设计师蒋华;参展艺术家袁顺;论坛嘉宾沈国建;策展人野城;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设计师韩家英;设计师石汉瑞(Henry Steiner);设计师李永铨;OCAT理事会理事长,华·美术馆馆长栾倩;参展艺术家尹秀珍;论坛嘉宾张宇星
开幕嘉宾合照,左起:设计师蒋华;参展艺术家袁顺;论坛嘉宾沈国建;策展人野城;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设计师韩家英;设计师石汉瑞(Henry Steiner);设计师李永铨;OCAT理事会理事长,华·美术馆馆长栾倩;参展艺术家尹秀珍;论坛嘉宾张宇星
据华·美术馆执行馆长冯峰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作为中国第一家设计美术馆,华·美术馆在2018年步入了第十个年头,因此从上一个展览“吃设计”开始,“设计”就成为今年一个重要的策展脉络。本次展览由理科出身的留法建筑师野城担纲策展人,野城建筑事务所为展览空间也做了特别的设计。而艺术家阵容则为:冰逸、谷文达、刘家琨、刘韡、刘晓都+UPRD、马岩松、邱黯雄、邱志杰、汪建伟、王澍+陆文宇、王昀、吴俊勇、杨泳梁、姚仁喜、野城、尹秀珍、袁顺、张永和、朱锫、朱小地,这其中既有成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有“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建筑师。因此除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面貌外,展览还展示了具有艺术感、设计感、实用感的建筑设计作品。
“重构乌托邦”策展人野城开幕发言
“重构乌托邦”策展人野城开幕发言
尹秀珍 《7》 装置 2017
尹秀珍 《7》 装置 2017
刘韡 《仅仅是个错误 II No.2》 装置 2009-2013
刘韡 《仅仅是个错误 II No.2》 装置 2009-2013
冰逸 《囙:千里江山》 水墨长卷,2011-2015
冰逸 《囙:千里江山》 水墨长卷,2011-2015
邱志杰 《想象地理学》 纸上铜版画 2015
邱志杰 《想象地理学》 纸上铜版画 2015
汪建伟 《一个结果》 绘画 2017
汪建伟 《一个结果》 绘画 2017
展览主题“重构乌托邦”是一个看似宏大的叙事,但“走向本体论时代”这一论坛主题,才是展览的最终注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革新,人们对城市这一巨大人造物的诸多想象,也促成了一个个乌托邦城市理想的成型。然而当下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以及商业社会的模块化生产和批量化复制,让我们的城市千城一面,让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大量的物质和信息,却变得更加空洞和乏味。这一切所折射出的正是时代精神的涣散和集体想象力的匮乏。正如策展人野城所言,如今的我们接受的第一信息多是来源于知识或文本,而不是人自身的感觉,因此“回到本体论”是一个强调直觉本身、强调人的本体的概念。
刘家琨 《西村大院》 装置 2018
刘家琨 《西村大院》 装置 2018
马岩松 《贵阳山水城市研究》 建筑模型 2011 
马岩松 《贵阳山水城市研究》 建筑模型 2011 
张永和 《垂直玻璃宅》 建筑模型 2012
张永和 《垂直玻璃宅》 建筑模型 2012
展览分为三层,尹秀珍和刘韡巨大的装置作品成为整个展览的起点,也给“乌托邦”、“未来城市”的概念起了一个基调;接着当艺术家们的架上绘画作品随之展开,如同一幕幕海市蜃楼。如果你还认为艺术是超出于现实甚至是不切实际的话,那么二楼各位建筑师的作品则为理想实现了一个个可能。这些建筑师的手稿和模型,如同一座座城市,呼应着“乌托邦”的主题。走上三楼,影像作品则讲述了设计建筑对社会生活的介入作用,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在这个充斥着知识论、想象力反而匮乏的时代,本次展览直接对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了探寻。
朱小地 《“又见敦煌”剧场》 建筑模型 2015-2016
朱小地 《“又见敦煌”剧场》 建筑模型 2015-2016
谷文达 《中园》 影像 2009
谷文达 《中园》 影像 2009
吴俊勇 《飞舟》 三屏影像 2014
吴俊勇 《飞舟》 三屏影像 2014
杨泳梁 《络绎不绝》 单屏4K影像 2017
杨泳梁 《络绎不绝》 单屏4K影像 2017
​作品细节
​作品细节
展览将持续至5月20日。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