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艺术空间新馆首展 艺术家刘丹带来“迷宫迤逦”
走进位于朝阳公园南侧的北京骏豪中央公园,有着墨色的玻璃墙的高耸写字楼如同传统中国画中的山峰,巍然挺立。而永乐艺术空间的“新家”,就选在这座由由著名建筑师马岩松设计的建筑里。


2020年10月3日,艺术家刘丹个展“迷宫迤逦”在永乐艺术空间开幕,这是也是永乐迁入北京骏豪中央公园A2座6层后的首个展览,共展出艺术家的三件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迷宫迤逦》《向日葵》和《紫禁城御花园》,分别对应着三个主题——风景、静物、山石,也是艺术家独具特色的三件代表作。




刘丹1953年出生于南京, 1978年考入江苏省国画院研究生,1981-2005年移居美国生活工作,2005年定居北京。东西方的生活及学习经历不仅让刘丹有了开阔的视野,也让他善于融合艺术中“矛盾”、协调艺术中的“对立”。表现东方题材却不拘泥于传统手法,借鉴西方艺术技巧却不全盘丢弃中国古典精华。

刘丹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画作相当痴迷,素描功底加上中国山水画的技巧,使之能够将中西方的绘画手法融合。《迷宫迤逦》气势恢宏,既有中国画中的浓淡相宜,也让人联想到塞尚画作中几何的结构。

《向日葵》是艺术家的景物代表作之一。与大多数喜画向日葵的艺术不同,刘丹独辟蹊径,没有画向日葵的正面,而选择了其背面进行描绘,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大量细节,向日葵枯萎,花盘下垂,黑白的画面更显衰颓萧索之感。刘丹十分敬重梵高,画面右侧的题字“亲爱的提奥,我去阿罗了,一到就会写信给你,我在墙上挂了我的几张画,使你不忘记我”节选自梵高给弟弟的信《梵高致提奥书》,以此向梵高先生致敬。

《紫禁城御花园》是刘丹的山石作品,也是艺术家涉猎较多的题材。刘丹对于传统山水画中的“石”大有研究,甚至认为“石”在山水画中起到“干细胞”的重要作用。他曾说过:“我常想在美学中是什么样的遗传基因,使中国的山水画延续千年之久,借遗传学的比喻,花草树木、楼台桥榭,属于‘器官’。唯有石头一节,即古人所谓山精湖骨,能担起‘干细胞’的作用。《紫禁城御花园》显然经过艺术家的精雕细琢,大量细节组成了这个“雕塑般”的石头。画面右侧用小楷所录的白居易《太湖石记》《湖石诗》《莲石诗》,清新雅致,别具一格,可见艺术家的笔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