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当代艺术家、独立人文思想者于振立先生逝世

2022年5月11日 资讯事件
于振立日常工作场景照,2021年12月23日
于振立日常工作场景照,2021年12月23日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独立人文思想者于振立先生,因疾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5月10日22点09分,在大连市大黑山于振立工作室去世,享年73岁。
于振立先生1949年3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原金县),1968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后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
 
创作《空隙》系列,摄于2021年12月31日
创作《空隙》系列,摄于2021年12月31日
于振立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以风格独特的“革命宣传画”蜚声国内艺坛。他以成名作《哥哥姐姐下乡来》为代表,在有限的自由发挥空间中,通过印象派的色彩和光影处理手法,以及具有鲜活生活情趣的场景和人物神态的描绘,有别于当时主流政治宣传画的那种“高大全”“红光亮”标准化模式,在文革美术的后期,开启了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从“神”到“人”的转变,成为了改革开放后新美术运动的先声。于振立创作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宣传画作品,在那个画册和美术印刷品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度成为了当时的美术爱好者的习画范本,影响到了文革后的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风格。
《欢迎哥哥姐姐下乡来》宣传画  水粉  半开 1974年
《欢迎哥哥姐姐下乡来》宣传画  水粉  半开 1974年
与此同时,于振立还借助尚未公开开放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对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展开了广泛的阅读和思考。随着文革结束,他创作的《彭总故乡行诗意》《国殇》等作品,因其独立思考性和历史批判性,成为了新时期美术创作中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缘起,并最终和当时其他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一起汇成了新时期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大潮。
《万家灯火》 油画  47×47cm 1980年
《万家灯火》 油画  47×47cm 1980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于振立结合自己对于尼采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哲学的研究,开始了通过将表现主义绘画语言和尼采“酒神精神”的结合,来表现自由人性张扬的时代主题,代表作品如《生命》系列、《吃喜酒的女人们》。在此阶段中,于振立还结合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开始了绘画综合材料的实验,这在国内当时尚处于图式和图像探索阶段的“新潮美术”时期,是一个开创性的实验。

1989年之后,于振立将绘画综合材料的实验从单纯的视觉表现性“材料”,上升到了材料的观念性,以及材料自身的物理属性和材料的文化、历史批判性相结合的高度,从此开辟了他自己所提出的“后抽象”艺术的全新领域,成为“中国抽象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转换者,在世界抽象领域确立了独立的精神指向”(刘骁纯语),代表作品包括《点画具象》系列、《生日手记》系列、《空隙》系列等。此时,于振立已经通过自己对于艺术、社会和文化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自我边缘化”于国内形式主义抽象绘画的主流之外,也使自己“自我边缘化”于国内艺术界的主流社交圈和市场之外。
《生命系列》之三  油画  131×131cm  1988年
《生命系列》之三  油画  131×131cm  1988年
《吃喜酒的女人们》 油画 195×161cm×3  1989年
《吃喜酒的女人们》 油画 195×161cm×3  1989年
1994年12月26日,结束了此前在中国美术馆的“八人油画展”和个人绘画作品展的喧哗之后,于振立回到家乡大连金州,独自一人进驻当时还是交通闭塞的大黑山深处,开始了他“以退为进”的精神苦旅。在此之后,他一方面独居深山,保持着一种独立而清醒的思考意识和精神维度,通过不间断的阅读、思考和写作,完成了自己对于社会、文化、历史和艺术本体的批判性反思。自1994年至今,每年一本的“于振立手记”代表了他通过“自我边缘化”的方式来完成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身份之外的独立人文思想者的精神遗产。另一方面,以营建工作室的名义,在近30年的时间中,他以一己之力,每天劳作于山野坡树之间,保持着一种俭朴而勤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孑然独立于尘世的喧嚣和物质的繁华之外,用身体“苦修”的方式,来实现一种精神的纯粹和人格的独立。同时,随着他的工作室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他又将工作室的营建过程和工作室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行为艺术”实践;并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检讨艺术的终极意义和它的社会价值。同时,他还通过用作品交换来的建筑废料和生活废品在工作室周边完成了大量的观念性装置艺术。时至今日,于振立工作室已经成为大连的一个具有独立品格和人性温度的“精神高地”。
《生日手记-系列》  综合材料  80×100cm  1990年
《生日手记-系列》  综合材料  80×100cm  1990年
《消魂-1号》 综合材料 160×160cm 2019年
《消魂-1号》 综合材料 160×160cm 2019年
于振立先生生前还从自己的卖画收入中投入一百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大连8+1当代艺术基金”,支持和扶持大连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和活动。数年来,于振立工作室已经举办过多次由他个人资助的当代艺术展览和学术活动,极大推动了大连年轻的当代艺术家群体与国内外艺术界的交流和沟通。于振立先生去世前还立下遗嘱,将工作室、室外雕塑、装置作品以及生前相关艺术创作文献资料捐献给大连当代艺术馆,以便在他去世后,使他后半生最重要的一件作品“于振立工作室”继续发挥它的艺术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
于振立先生于3月26日检查发现患有肝癌,并积极接受医治。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强忍病痛,坚持设计自己生前未了的创作,同时也周全地用自己的方式安排和艺术界的亲友们一一告别,最终坦然、安详而有尊严地离开了世界。遵照先生遗愿,他的骨灰将洒向大海,回归到山海之间那片他一直魂牵梦绕的自由精神之境。

于振立先生治丧委员会
2022年5月11日
 

于振立先生治丧委员会成员:
于长弋、陈孝信、戴伟、高鹏、贾方舟、栗宪庭、彭德、石峰、王林、吴鸿、王连义、尹吉男、杨学光、朱青生、商成光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