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霞的“忘形”山水汇集大都美术馆

作者:程玲 2015年5月24日 资讯展览
几个果子,扔掉投影,在奶白的画布上顾盼生辉。几片山,闲庭信步,兀自排在被摧残的铬黄框框里,有时候有云朵相伴,有时候没有。一条鱼,一个茶杯,或是一枝花,直接又硬朗,虚无又飘渺。是我虚度的时光,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被我虚度的事物,都在大小不一的画布里,长出薄薄的翅膀。
艺术家陈淑霞(中)与众多嘉宾合影
艺术家陈淑霞(中)与众多嘉宾合影
5月23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大都美术馆共同主办,批评家朱青生策划的“忘形——陈淑霞作品展”于北京大都美术馆开幕。美术馆建筑安藤忠雄典型的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的现代设计理念,与周围国子监大街的中式环境完美融合,用来呈现陈淑霞画作中那些蕴藏在西方绘画技法下的中式意境,似乎再适合不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忘形——陈淑霞作品展”是继今年4月份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此在——陈淑霞作品展”之后,艺术家在国内的又一次大型个展,集中展示了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近100余幅作品。其中包括“原色”“虚实两境”“山水间”“忘形——超然物外”等几个段落,脉络清晰地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面貌。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组与“静物”有关的系列作品使得陈淑霞在业内受到关注,在强化实力绘画的风行之下,陈淑霞的方式却显得有些“跑偏”。在那些被称作静物的画面中,艺术家忽略掉对物的刻画,而与意念中的物我接应,画面“慢”到了被忘却、闲置的状态。
这种“跑偏”的做派,也在日后的创作中与其推崇的“写意”精神相汇。2010年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个展“混沌的边缘”的系列作品中,铺展的色彩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取代了情节的具体,表现的既不是作为批判的现实,也不是出世的消极倦怠,只是个人心领神会的“真实”。并且将情感小心翼翼地置于“边缘”上,进入对“慢生活”这一姿态的自赏和陶醉,如同传统中国画的手卷徐徐展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忘形——超然物外”陈淑霞的近作中,一系列看上去“空洞无物”的画面中似乎不经意的安排着代表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山水事物,又或者是如水果、茶杯、鱼一类的日常事物。画面用铺展的色彩和氤氲的气氛,取代了具体的情节。而画布边缘却又被细致描绘,形成厚重的质感,犹如生命中的焦虑与纠结。陈淑霞作品中过往那种看山不是山式的“写意”,在近期作品中更进一步上升为看山仍然是山的“禅悟”。作品忽略“形形色色”的物象再现,而以一条路、一枝一叶展现出“以一归一”的“忘形之路”。似乎多了个“重量”牵挂着,也让时光在画布中慢下来,直至凝滞。
《浅洚》 210×360cm 布面油画 2014
《浅洚》 210×360cm 布面油画 2014
在策展人朱青生看来,虽然陈淑霞是在艺术学院接受文艺复兴的传统(即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写实主义的方法)中训练出的油画家,其实已经转入了中国传统绘画之中,陈淑霞在自己的油画作品中似乎是在完成着一幅幅前无作者的“中国画”,笔触在笔墨中隐除,色彩被搁置淡忘,直凭意趣成就了这样一批意料外的感官表白。“画面中一枝枝貌似简单的花叶,已经并不是将外在花叶的简单移入画幅之中,而是花叶在画面中由她自己一笔落成之后,开始生长,笔笔相扣,色彩勾连,从而构成了色彩的诗意和绘画表达的生命状态。”按照陈淑霞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带有禅意和觉悟的绘画。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而王春辰将此次展览形容为“破”展览:“‘忘形’首先打破了艺术家以往绘画的传统和习惯是一‘破’,虽然也有延续艺术家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人物形象,以及随心随意的处理方式;其次,最新的作品将边框、绘画的边界作为了创作的主要对象,同样是一种打破;艺术家延续了之前基于个人性情,个人感知,走到今天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有意识的破除了以往绘画对她的约束。”
《出山》 222×252cm 布面油画 2015
《出山》 222×252cm 布面油画 2015
《心量》 112×262cm 布面油画 2014
《心量》 112×262cm 布面油画 2014
艺术家陈淑霞则坦言,一直在“有形”和“无形”之间游离和纠结,这一次,可能和‘形’离得更远了一点,干脆“忘形”。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