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精神病专科”真的落成了,我整个人目瞪口呆

在看到这个艺术项目的前几天,我无意间看到了网络上的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中国艺术家精神专科”,当时觉得太荒诞了,有趣极了。没有想到两天后,我来到了一个叫“大医院”的展览现场,眼前的疯狂与肆无忌惮让我目瞪口呆,让我恍惚间来到了真实世界中的“中国艺术家精神病专科”,还是没有医生的那种,太魔幻了。










面对这些艺术,我开始质疑过去对“艺术”的定义,一切在这里都是如此野生而旺盛,你可以说这是艺术,也可以说这是在胡闹,肯定也有人会问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但我想,在一切都求成果、求效率、求进步的世界中,在这样的一个被遗忘的城市角落里,一群人毫无意义的生活,没有一位艺术家被“意义”二个字裹挟,被从前的规则与边界限制,我们能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好玩”,这件事也许本身就很具有批判性了,很酷了。这座荒废的医院,这个仅仅历经7天的艺术项目,也许就是超级大都市中最乌托邦的存在了,就让无意义与无厘头与荒诞成为被歌颂的事情吧,哪怕只有7天,哪怕说服了一位观众,哪怕只有一次。












艺术项目“大医院”是由VISART/微斯艺术中心主办,由艺术家戴莹策划,她说“艺术家是主体,而我就是虚空。我所做的是让艺术家完全放松自我,才华释放出来,全面展现。而我呵护他们,仅此而已。”该项目获得北京的昌平区一所废弃了半年左右的中医院的使用权,主办方提供这个场地给11位艺术家参与为期7天的全封闭、并且全程跟拍的艺术项目的机会。第七天的最后半天,作为开放日邀请公众参观并举办了现场的音乐类艺术表演。这14位艺术家包括,迟世林、蒋仲夏、杨健、张云峰、王恩来、孙宇、张永基、齐乐、七幺、大鑫、肖迅,开放日演出艺术家包括卢明、孙一舟、梁浩。









艺术家们在完全没有目的和预设,没有指向性和命题,没有任何规定和框架下入住这所医院,戴莹希望在这个场域还给艺术家最大的主动权,就算不做艺术品也没有关系的那种主动权。她期待可以生成具有偶然性的作品,没有前身和规矩的艺术,只要忘记之前所有的边框约束,秩序和定义就好。












艺术家们从进入这所医院的第一天开始的恐惧、陌生到最后一天的完全熟悉,他们彻底破坏了秩序绝对森严的医院场域,这段旅程对他们的未来一定有着无法言说的影响。他们一起探索各个科室,各种医用仪器,后来到开放日呈现来看,每一个角落都是他们创作和改造的足迹,这些作品利用这医院中的现成材料,表达某个角度的思考,生死、制度、权利、女性、身体与身份、对艺术圈的反思等等。








艺术家迟世林在观察医院的科室分布的时候发现,这里尽管是一个中医院,但是算上药房的中医科室只有3个,所以他为了让整栋医院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院,他每天把中药室剩余的中药研磨成粉末,像点香一样让它们散发味道,一走一过留下正宗中药味。他还将医院遗留的医疗用品,口罩、针头、手套等做成了“垃圾桶盲盒”,观众们踩着地上医用垃圾桶体验拆医院盲盒的感觉。








7天的艺术项目,全程被摄像机记录下来,希望终有一天,这些影像资料会在别的地方以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展示。戴莹说,下一次的项目她可能会选在泳池,也可能选在你意想不到的任何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