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超高层城市里,公共艺术如何克服“高处不胜寒”

作者:梁子涵图片提供:第三届超⾼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Hi艺术⽹站 2019年9月24日 资讯事件
9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行,由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和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组委会主办。两天内, 峰会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等角度切入,展开了46场专家演讲,与会人数达到800人。当代艺术课题继去年第一次出现在峰会后,今年以系统化梳理的形式独立呈现,新增设的“城市空间与公共艺术”板块为城市未来图景补齐一块拼图。将艺术语法用于表述建筑策略需要克服水土不服,而恰恰是非常规的结合才能摩擦出新鲜火花。这也给双方领域都提了一个醒,艺术与建筑本就同宗同源,无论媒材手法,高低深浅,历久弥坚的作品都应流淌着“人”的温度。
“城市新赋能:全球卓越城市的高层建筑与高密度核心区价值营造”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
“城市新赋能:全球卓越城市的高层建筑与高密度核心区价值营造”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
公共空间应是城市标配
“以人为本”的关键词在开幕发言中已经有所体现,大会主持、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张俊杰提到,可持续的高密度城市一定是宜居的。换言之,如果栖居者无法获得幸福感,他们所在的群落很有可能会面临离散的命运。根据大自然保护协会去年的调查,世界上只剩下百分之五的土地未被开垦,这间接说明“往高处走”是未来人类活动的必然方向。即使对于一棵树来说也是发芽易参天难,现代摩天大楼从诞生起不断刷新成长记录,预计今年建成的沙特王国塔高达1007米,比十九世纪的沙利文式摩天大楼高出20倍不止,中国也连续23年保持两百米以上摩天大楼的最高产地位。量变带来的质变不只在于技术层面也在于心理层面,习惯“一览众山小”,如何克服“高处不胜寒”,营造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公共空间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跨界沙龙:高密度核心区的城市,左数为张俊杰、冯博一、汪斌、唐佩贤、陶建强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跨界沙龙:高密度核心区的城市,左数为张俊杰、冯博一、汪斌、唐佩贤、陶建强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化学反应催化剂…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应成为城市标配”,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在开幕致辞中说道。上届峰会抓取理性设计、绿色低碳和智能化三个关键字眼,本届则进一步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文化的复合作用。以纽约为例,上世纪建成的洛克菲勒中心坐落于游人穿梭的第五大道上。建筑群中心圈围出下沉广场,这里惬意舒适,人们夏天喝咖啡,冬天滑冰,圣诞节点灯。一尊普罗米修斯雕像看似围囿于石墙之中,实则在气场上与之和谐共存。今年的 Frieze 雕塑展也在此设点,Goshka Macuga、Sarah Sze 以及米罗、奇奇·史密斯等艺术家的作品相继落地。
生于社区,长于社区
放置雕塑是公共空间艺术化的常见方式,业已成型的作品和雕塑自带的空间属性,加上相对较低的沟通成本,业主和执行方自然地倾向于这一操作模式。在艺术家工作室中长成的概念其实并不一定能在任一现实场所扎根,有时反而显得不伦不类,难以吸引人流,还可能阻碍日常动线。
 这种情况下,宋冬的作品是一个让人惊喜的例外。《无界的墙》来自“世界本无界,何须跨界”的概念。他2016年到访广州扉艺廊(现扉美术馆)时,发现其所在大厦的地面U型公共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处一墙之隔的民间自发菜市场很有可能会被拆迁,对周围的几栋历史建筑都会有影响。在他看来,建与筑的目的是连接而不是封锁,他于是沿着菜市场背面墙体搭建了一堵用废弃门窗和镜面组成的105米的空心墙,900盏旧灯挂于“墙”内,灯下摆放着大大小小各类家具旧货,远看像是《镰仓物语》里市集街道的幻象,万家灯火通明。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城市空间与公共艺术”板块,宋冬发言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城市空间与公共艺术”板块,宋冬发言
《无界的墙》现场,行人在墙内阅读
《无界的墙》现场,行人在墙内阅读
这件作品为当地竹丝岗社区的邻里居民提供了相聚的契机:自发性的长街宴、儿童教育工作坊、绘画作品展示、街道办党建活动等都在无界的公共空间里持续发生。不久前,菜市场摊主终于同意在原有水泥墙上开一个小窗,与《无界的墙》相连,现已成为临时矿泉水贩卖点,用摊主们的话来说:“你们都在做艺术,我们也要做艺术”。在宋冬的计划里,这件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平台,邀请社区历史与之共同有机生长。
《无界的墙》现场,竹丝岗百家宴
《无界的墙》现场,竹丝岗百家宴
向史而新,向新而生
经过深入的调研采访、考察斟酌,成长在社区土壤中的公共艺术作品从构思、制作到呈现都与在地环境牢牢缠绕在一起,为它们各自未来的发展提供养分。在上海杨浦区,从上世纪初遗留下来的自来水厂和发电厂守望着滨江。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此生根的每一家工厂几乎都是中国同行业的鼻祖。工业遗址的震撼美感和历史厚度有时会让人难以亲近,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于是以“相遇”为主题,用在地创作的公共艺术搭建起历史和当下的桥梁。“向史而新,向新而生”,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卫东在演讲中强调了这一点。旧水管弯折而成的路灯、纺纱机样式的廊桥,拉起时间的线头,串联起过去与现在,而它们自身也即将成为新的历史。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左卫东发言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左卫东发言
真正的公共艺术
在国内,城市体量的公共艺术案例其实并不多见,大到点位的设计把控,小到安装时的螺丝钉数量,以及业主需求和艺术家意图的平衡,事无巨细。汪斌在创立欣稚峰艺术机构之后,就开始致力于公共艺术品的全程监制,她也是本届空间艺术季的策展人之一。她坦言,监制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是好玩有趣的,也是压力巨大的。执行机构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才能保证艺术品在理念层面和现实层面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一件公共艺术品的落地是每个环节的个体共同发力的成果,优秀的艺术家、精挑细选的专业制作工厂、理解支持的业主和高效专业的全程咨询团队相互配合,由此诞生的作品也因此超越物的尺度,涌动着人的能量与温度。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汪斌发言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汪斌发言
 “真正产生互动,建立直接的关系,这是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策展人冯博一在发言中说到。2016年,他策划了第一届乌镇国际艺术双年展,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到水乡小镇创作在地作品。安·汉密尔顿的作品《唧唧复唧唧》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国乐剧场中,舞台交给一台乌镇老织机,纺织线轮填满了观众席。艺术家每日邀请一位纺织女工,把在当地收集的旧毛衣拆成线,现场重新纺织成一块地毯,一针一线都是乌镇的记忆。乌镇国际艺术双年展今年举办到第二节,逐渐成为旅游古镇的艺术标签,持续增长的人流量和影响力刺激着更具实验性质的空间艺术作品在此生发。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冯博一发言
第三届超高层建筑产业国际峰会现场,冯博一发言
第一届乌镇国际艺术双年展,安·汉密尔顿《唧唧复唧唧》装置 综合材料 2016 
第一届乌镇国际艺术双年展,安·汉密尔顿《唧唧复唧唧》装置 综合材料 2016 
第二届乌镇国际艺术双年展,安尼施·卡普尔《双眩》 225x480x60cm+217.8x480x101.6cm  雕塑,不锈钢 2012
第二届乌镇国际艺术双年展,安尼施·卡普尔《双眩》 225x480x60cm+217.8x480x101.6cm  雕塑,不锈钢 2012
今天的城市正在往垂直方向发展,群落聚集区趋向云端,在此语境中,“艺术”身居何处,随着公共艺术话题正式走进城市决策者的论坛舞台,如何合力创造“真正的公共艺术”将成为近年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真正的公共艺术可以成为空间的磁石,不断打动、吸附新的人群,形成具有经济效益的文化能量场。它也是时间的磁场,凝聚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