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展”如何化解?秦观伟的“样板间”与王礼军的“弱空间”

2017年9月21日 资讯展览
秦观伟&王礼军在德山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秦观伟&王礼军在德山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在观看这个展览前,其实对一个在不加隔断的600平方米空间里呈现的雕塑装置作品的展览并不敢抱有太大奢望。幸好,秦观伟用他的“样板间”,王礼军则凭借他的“轻视觉”巧妙化解了一场可能发生在空间里的尴尬。这即是9月20日在德山艺术空间呈现的双个展——秦观伟“小心地滑”以及王礼军“一目了然”。
秦观伟《现代工业》
秦观伟《现代工业》
秦观伟《艺术的故事》
秦观伟《艺术的故事》
秦观伟把自己书架上关于艺术理论、批评、策展等方面的书按他设计的次序排放于书架,书名从左至右阅读起来就像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秦观伟把自己书架上关于艺术理论、批评、策展等方面的书按他设计的次序排放于书架,书名从左至右阅读起来就像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秦观伟“小心地滑”

秦观伟以他者的身份旁观审视整个艺术生态。本次展览他带来了几组艺术样板间。乍看上去,艺术味道并不浓烈。但当观众面对放在艺术空间里的“样板间”时,该把它看成是独立的艺术品还是看作仅仅是为挂艺术品而营造的“艺术环境”?这是秦观伟抛给观众的第一个问题。正如丹托所言:“把某物视作艺术,需要的是某种眼睛无力为之的东西——某种艺术的理论氛围,某种艺术史的知识,也就是某种艺术世界。”艺术的语境也即是上下文正是他的问题所指。
秦观伟《复古简约》
秦观伟《复古简约》
秦观伟 《内外》 61×61×61cm 金属、玻璃、书  2017
秦观伟 《内外》 61×61×61cm 金属、玻璃、书  2017
而秦观伟抛给观众的第二个问题是艺术是有样式的吗?时下流行时髦的生活方式,家居风格无疑都被引导归类。比如极简风、复古风、性冷淡风等等。而艺术作品在其中往往也堕落成装点门面的流行符号。面对坏画当道,样式横行的艺术现象以及资本强奸与媒体炒作的双重烩,艺术变得不再是艺术本身的事。如果说艺术指向无功利的人的自由,但艺术圈却是追逐名利的江湖,艺术家需要在完备的画廊体制内去反体制本身就是悖论。比如作品《艺术的故事》,他把自己书架上关于艺术理论、批评、策展等方面的书按他设计的次序排放于书架,书名从左至右阅读起来就像一个关于当代艺术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单看每一本书的书名可能都很有学术性,可连在一起看,却似乎什么也没说,反而像场游戏。秦观伟擅于编排这样的寓言。
秦观伟《北欧阳光》
秦观伟《北欧阳光》
秦观伟《现代中式》
秦观伟《现代中式》
秦观伟《后现代ins》
秦观伟《后现代ins》
作品《内外》复制了《白立方内外——ARTFORUM 当代艺术评论50年》这本书的封面作品图案——一个玻璃和金属做成的立方体,他把这本书封存进这个立方体内。白立方不仅是一个美术馆和画廊空间的所指,同时也是艺术体制的一个内外,他用这样的方式隐喻越来越狭隘的艺术圈。秦观伟用他特有的戏谑的方式提醒观众对这样的怪局保持警醒。正如他的作品《小心易碎》针对的是艺术系统而非作品本身。
秦观伟《没关系》
秦观伟《没关系》
秦观伟《夏威夷的风》
秦观伟《夏威夷的风》
秦观伟《小心易碎》
秦观伟《小心易碎》

王礼军:一目了然

如标题所示,王礼军本次展览的作品“一目了然”,目视所得,了然于心。与他之前的个人项目“502——这里没有作品”强调创作本身与空间的关系一样。他此次针对德山艺术空间的特点,可以说是量身定做了几件作品。不同的是他这一次并没流露出太多的个人情感,而是冷静的思考和处理人与空间的关系。
王礼军《消失的体积》 乒乓球 2017
王礼军《消失的体积》 乒乓球 2017
《消失的体积》局部
《消失的体积》局部
“尬展”如何化解?秦观伟的“样板间”与王礼军的“弱空间”
王礼军《晓》多乐士墙面净味漆 2017
王礼军《晓》多乐士墙面净味漆 2017
本次展出的几件作品都是隐隐的潜伏在空间中,稍不留意就会视而不见。他一改做雕塑占据空间的惯有思路,让渡出了更多的空间。被按瘪的108个乒乓球形成的作品《消失的体积》是这一问题最直观阐释。空间往往蕴含着一种权力,让渡空间则意味着放弃某种先入为主的强迫感,而让观众获得更多的自足的空间体验。
王礼军《白墙上的白墙》 2017
王礼军《白墙上的白墙》 2017
王礼军《经意》尺寸不定 灰尘 2017
王礼军《经意》尺寸不定 灰尘 2017
“尬展”如何化解?秦观伟的“样板间”与王礼军的“弱空间”
王礼军《出位》2017
王礼军《出位》2017
王礼军把这一系列作品定义为“轻视觉、弱空间”的一种创作实践。“轻视觉”需要刺激观众更多的感知神经,去捕捉一些微妙的变化。“弱空间”则需要在视觉之外体验那些被挤压的形体和空间。《白墙上的白墙》、《晓》大概是最容易被观众忽视的作品。前者用墙尼依据自然光线在墙上留下明暗变化,做出一块厚5毫米的梯形的白色墙面。后者同样是在白墙上,通过胶带粘贴和墙面漆反复滚刷的方式,留下微弱的线条痕迹和分割面。若由轻渐重去看王礼军此次的作品,在墙上凿下一处墙面,再做出一块与之面积体积相仿的墙面,并突起悬挂于被凿的墙面之上的《出位》则仅次于前两者。
​《破规》尺寸不定  展厅混凝土砖墙  2017
​《破规》尺寸不定  展厅混凝土砖墙  2017
《破规》局部
《破规》局部
现场最“重”的两件作品是《一目了然》和《穿针引线》。在纵深无遮挡的展厅里,王礼军用钢筋做了几道“门”。“门”朝不同的方向打开,似乎把原来的空间做了不同的区隔,但所有的空间依旧是通透的。不同的是空间的纵深感被穿插重叠的钢筋线条所拉平。一目了然的空间被他敞开的“门”所挤压。《穿针引线》如题所示,钢筋好比针线,把几个不同的空间“串联”起来,造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穿越感。
​王礼军《一目了然》 钢筋  2017
​王礼军《一目了然》 钢筋  2017
艺术可以在多重语境下与人发生关系。但终归不能抛开人对事物的感知力。王礼军强调艺术如何被感知,即便是用最轻弱的表达方式也可以做到强有力的震撼。这样的感受不假借高科技的炫酷刺激,不依赖大体量的空间占有,而只是去挑逗你敏感的神经元。
“尬展”如何化解?秦观伟的“样板间”与王礼军的“弱空间”
王礼军《穿针引线》 钢筋  2017
王礼军《穿针引线》 钢筋  2017

相关人物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