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少年老成”吧,全才少女伊西·伍德中国首展亮相X MUSEUM


她的音乐,歌词混沌不清,旋律舒适但忧郁,跳动的音符节奏抵消了歌词中的病态,对于整体情绪的把控和调动非常通畅自洽,既让你感到焦虑又给你一点希望。她的绘画也是这样的,画面运用沉郁柔和的色调与古典光线,将商品处于“物哀”的氛围中,超现实的艺术语言时刻都在挑逗观者,还“冲动”地把奢侈品和无关的主题绘制与丝绒布上,她给你一些线索来幻想她这个人和她的故事,也把她的某种黑色幽默传递给你。





伊西·伍德在X MUSEUM 的个展名字叫“无伤大雅”,英文名叫“Good Clean Fun”,巧妙地概括着艺术家画面中的冷静和克制的气氛,以及网络时代中的幽闭私密的个人情调和趣味。作品贯穿四个展厅,从丝绒布上的汽车内饰、到让惹晕眩的古董贵族餐具到超现实主义的小尺幅绘画到日常生活中的衣物的细节和质感表达,通过这一系列的展示,系统地展示艺术家对于不同绘画媒介的实践,她偏爱的那种拜物光晕下的忧郁底色,以及从中映射出的对社会的关照和凝思。




出生于1993年的伊西·伍德是最近几年成长飞快的艺术家之一,她本科毕业于英国金史密斯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近期在英国伦敦的金史密斯当代艺术中和Carlos/ Ishikawa 画廊以及纽约的JTT画廊举办了大型的个人展览,也先后参加了白立方和MoMA等重要美术馆的群展。伍德称自己为“中世纪千禧”艺术家,因为她的画作中总是有古典的调性,我们会看到塞尚的光线,看到委拉斯奎兹和戈雅的画面排布,看到鲁本斯对与红色的把控和敏锐嗅觉,也会看到印象派中的流动性和模糊笔触。同时,她的画面也有着不符合她年纪的暗黑与阴郁,所谓的“少年老成”不仅仅体现在技法和艺术能力,也包括画面的那种悲观气质,所以作品中有被消费主义捆绑的女性,有变为简单交易的遗产古董。她选择的都是锋利的话题,让画面哀伤又幽默。




伍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她的静物画都像是被喷涂了一层防腐液,画面中的盘子、茶壶、豪车、娃娃、衣物都来一百年以前,在低饱和度的色调以及抖动的笔触中,孤独地诉说着从前和主人的故事,忧郁、怀旧、古怪。她在丝绒布面绘画的豪车内饰以及古着衣物,由于这种特殊的材质,会产生强烈的失焦和消逝的感受,引发人们关于什么可以被保存,什么才会恒久的思考。这些物品被放大到局部,在视觉上非常具有冲击力,并且也嵌入了艺术家对与当代身份的感知和质询。



伍德迷恋商品,无论是珍贵的外祖母的物件还是随意拍摄的日常场景,无论是被继承的还是在拍卖图录上的拍品。第二个展厅遍布了这些来自资产阶级家庭的陶瓷用具,没有了被使用的痕迹,这些东西都是被人类放弃了,所以它们才有资格被伍德冷漠地摆放于画面。它们之间没有一点空隙,构图的视角破碎迷离,画面效果类似于那种让你产生幽闭和密集恐惧症的现场。这些与过往主人有过情感连接的物品,他们都曾经被善待和珍藏,如今却显得异常伤感、暗淡、脆弱、易逝。





穿过一个挂满手绘古着衣服的空间,进入伍德的手绘地砖的展览区域,墙上并列的一系列小画,展现艺术家最熟悉的叙事语言——超现实。对她来说,超现实就是真实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就魔幻和荒谬极了。这些小作品,凌乱无序,画面内容没什么线索,但物品之间的构成又煞有其事地引发了观者的想象,大家会开启联想,为它们编造一个故事。就像是社交媒体中突然出现的广告推送,这些画面短暂无意义,怪诞离奇,梳理于生活又类似于生活。








在伍德的采访中,她说她从早上一直画到傍晚,之后回到家中的音乐工作室创作音乐,偶尔会写作,也出了两本书,并且对编程和表演都颇有兴趣。她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探出头来,东张西望,用与生俱来的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填满生活。尽管她的音乐和绘画基调略显哀伤,但真正投入创作时候一定是愉悦而忘我的。颜料的黏稠度,色彩的变化,精细的质感表达都让我主观地相信这些作品是着是来自身体本能的带动,欲望的驱使,情感的鞭策,借着有意识和无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