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亭”里泰康空间亦关注“绘画”
6月21日星期四,草场地的泰康空间选择端午假期的前一天启动了夏季展览的开幕活动。此次开幕的是两个展览,也是两个持续性项目的开始。一名“绘画”,另一名“日光亭”。
“绘画”,可以理解为绘画的历史,也可以理解为绘画的现状。如此宽泛的范围中,展览的副标题则让人心有所属——“靳尚谊与张书笺”。靳尚谊是众人皆知的油画界泰斗,张书笺是谁?为什么会把他们放在一起?带着些许猜测,我们逐渐在展览中找到了他们的关联。受教于中央美院,毕业于油画系,以及侧重肖像画创作。这一老一小的作品突出了浓厚的时间感,带有他们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样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抛开不同的历史环境给这些绘画语言限定的词汇,进而去关注绘画本身。这亦是“绘画”这个研究项目的核心体现。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靳先生的作品只展出了一幅,其他展品则大部分是当时的印刷品和评论稿件,说是文献展也不为过。策展人唐昕坦言“是不是感觉我们只做装置,从来不关注绘画啊,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改变大家的认识,我们是全面的关注”。
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日光亭”项目意在支持艺术家实现其宏伟但却困难重重的作品计划并呈现他们最新的创作实践,希望这些经过光之曝晒的实验状态能够逐步改变人们的认识。这个项目的第一炮来自高伟刚,叫做《迷信》。在二层展厅,高伟刚通过用大理石和金属制作的“做旧”几何体试图制造一个考古发掘的现场。这个充斥着人为因素的现场,我们是不是有需要重新认识我们现行的美学标准。另外两幅作品《双峰》和《双锥》,在近乎整片的白色中呈现两个几何体,居然也可以看出调子和结构构成,艺术家的质疑不言而明。
这两个展览展期将持续到8月11日。相对于熙熙攘攘的798,也不需要在扎堆开幕的展览中赶场,记者认为草场地的清净更容易让作品深入心灵。
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日光亭”项目意在支持艺术家实现其宏伟但却困难重重的作品计划并呈现他们最新的创作实践,希望这些经过光之曝晒的实验状态能够逐步改变人们的认识。这个项目的第一炮来自高伟刚,叫做《迷信》。在二层展厅,高伟刚通过用大理石和金属制作的“做旧”几何体试图制造一个考古发掘的现场。这个充斥着人为因素的现场,我们是不是有需要重新认识我们现行的美学标准。另外两幅作品《双峰》和《双锥》,在近乎整片的白色中呈现两个几何体,居然也可以看出调子和结构构成,艺术家的质疑不言而明。
这两个展览展期将持续到8月11日。相对于熙熙攘攘的798,也不需要在扎堆开幕的展览中赶场,记者认为草场地的清净更容易让作品深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