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四言三语——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入围艺术家作品展

作者:郁婷图片提供: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年10月28日 资讯展览
这一场四言三语——2017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 入围艺术家作品展
2017“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李明、陶辉、于吉、赵仁辉(从左到右)
2017“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入围艺术家:李明、陶辉、于吉、赵仁辉(从左到右)
2017“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以下简称HUGO BOSS)”日前在上海外滩美术馆(RAM)拉开序幕。
本届入围的艺术家共四位,除了由香格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赵仁辉是来自新加坡之外,另外三位皆为中国艺术家:李明、陶辉、于吉。四个人,刚好“瓜分”了外滩美术馆的四层展厅,形成一个竖立的隔层展示结构。这样的呈现有美术馆建筑本身的局限,但是策展人与艺术家显然非常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个局限,不仅通过分割的独立空间呈现出相对完整的个人创作面貌,也将个人的场域气氛渲染得分明。然而完整空间的呈现本身对于艺术家是否足够成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握好一个完整的场域也提出了绝对的要求。这无形中成为了观众判定几位艺术家是否当得起该奖项的直观标准之一。
不管怎样,本届“HUGO BOSS”的表现一如既往地不负众望。四位艺术家各具特色的呈现语言及风格特色皆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于吉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于吉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于吉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于吉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于吉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于吉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作为本届入围艺术家中唯一的女性艺术家于吉,使用了RAM的二层空间,也即是整个展览的开篇。然而这个来自上海的女孩,作品呈现的整体气质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女性情绪,通过铁链、人体雕塑、松脂等材料构筑的“劳动现场”有着某种清晰可辨的工业废置感。而松脂凝固在铁丝上低垂拖沓在地面的纤微细节,却隐隐透着不安。残缺的雕塑人体部件借由堆叠摆放的气质所透露出来的无力与暧昧的紧迫感,显然是来自艺术家自身的、敏锐洞悉下的环境体验。由此而传递出来的场域压迫,不禁让我猜测艺术家是个轻微的环境自闭症者。然而工作人员却告知我事实完全相反,于吉是个自我表达能力非常优秀的艺术家。
陶辉《你好,尽头!》 总时长:39 分 九频道高清录像装置,彩色,有声 2017年 
陶辉《你好,尽头!》 总时长:39 分 九频道高清录像装置,彩色,有声 2017年 
《演技教程》 16分34秒  单频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4年
《演技教程》 16分34秒  单频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4年
《德黑兰的黄昏》 4分14秒  单频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4年
《德黑兰的黄昏》 4分14秒  单频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2014年
RAM的三层是陶辉的剧场。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组作品。整个通贯的空间在陶辉的手里被改造得诗意清淡且节奏推进有序。9个独立的观赏位置构成的私人空间在一个公共的环境里,却没有形成一种私人&公共关系的对立,而是透露出某种彼此互文的协调感。与这种协调感相对应的,是9屏荧幕里循环播放的九个不同片段所呈现出来的“生死”命题。这种感受,不能说平静,但绝对是冷色调的沉郁。就像这影片的背景:日本社会。而随着章节的推进,经过《演技教程》的略微荒诞但歇斯底里,最后到《德黑兰的黄昏》的忧伤与华美,整个铺叙就像是一阙明亮又沉郁的诗篇,起承转合间,回落到一个无声的自我的境地——通蓝的空间里,透着一点清凉,此时阳光自窗外倾斜出美丽的形状......
赵仁辉《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现场 2017
赵仁辉《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现场 2017
赵仁辉 《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 - 一部鸟的历史》  2017
赵仁辉 《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 - 一部鸟的历史》  2017
赵仁辉《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 - 屋子里的诸多昆虫》 2017
赵仁辉《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 - 屋子里的诸多昆虫》 2017
来自新加坡的赵仁辉则在RAM的四楼空间打造了一个动物、或者应该说昆虫博物馆。我不知道他的灵感到底是从个体主观的兴趣触角出发,还是与新加坡的社会教育机制有关——在新加坡,国家对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重视与科学博物馆的社会辐及面成正比。但是从作品呈现的气质本身,可见其文化与视觉经验的渗透。而长年对昆虫、植物、动物等自然生物的关注和研究,由此建构出的一套视觉生物学的观看系统,不知是否是对于固有科学实验、科技机构&系统等工作方式及体制的反思或者批判。但是整个空间里呈现出来的类似福柯式“人之死”理论的气氛,却让我对于艺术家的反思和批判目的产生疑惑。也许如何平衡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才是他的问题核心?Anyway,《博物自然馆:批判性动物学家研究所》不能说表达了某种人文自然的关怀,但绝对是以足够的关注和思考介入到社会与自然交叠的领域,系统性地在提问。
李明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李明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李明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李明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李明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李明  “HUGO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展览现场图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7
李明的“回字宫”最值得击节的地方,应该是以视觉侵占的方式,在观众第一步踏入五楼空间的时候,就将一种猎险的感官体验植入成观者的感观前提。随着这种前提进入展厅,在一列排开的悬挂屏幕前一幕幕看过去的时候,那些他镜头里出现的外滩、五星级饭店、钱塘江、建筑工地等等的场景,则明目张胆的透着一股叫做无聊的挑衅。完全的信息无效。而极具个人化的剪辑手法却使他的创作好像日常状态一样毫不陌生。我由此放下本能对于“意义为何”的设问,转而去关注艺术家在这个过程里解决了关于自身的什么问题。是生存现状还是生活状态?是社会环境还是个体化语境?也许是兼互的,就像他镜头里看出去的视野&视野里存在的自我。而荒诞,是普遍性常态。
展览展至2018年2月11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