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亚海边来到UCCA,第八届华宇青年奖“漫长的问候”开启
过去几年,我曾两度在冬季里从北京飞往三亚。在最好的季节里,伴着阳光、沙滩、海浪,见证了两届华宇青年奖的颁发。而今,在这特殊的2020年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华宇青年奖,呈现了“2020年第八届华宇青年奖入围展:漫长的问候”。

田霏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在发布会现场

赵屹松(“华宇青年奖”创始人)

UCCA展览部总监郭希(左一)在导览现场
本届华宇青年奖入围艺术家包括:陈丹笛子、胡伟、金亚楠、李泳翔、刘国强、刘玗、劳丽丽、倪灏、彭祖强、苏咏宝、苏郁心、苏予昕、夏乔伊、赵谦、郑源。12月11日,在嘉宾、媒体率先看完了展览后,12日两个奖项的结果也最终公布——郑源获“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而“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则由彭祖强获得。

郑源 《降落前最后一步》 三频高清影像装置,黑白、彩色、立体声 1小时4分钟 2020

彭祖强 《保持触碰》 彩色有声影像装置 8分13秒 2020
本届华宇青年奖的终评评审团由田霏宇(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曹斐(艺术家)、凯伦·史密斯(OCAT西安馆执行馆长、策展人)、刘韡(艺术家)和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组成,终评委主席由田霏宇担任。
和往届一样,华宇青年奖继续聚焦具有留学经验、海外背景的年轻一代。他们置身于多学科交织的知识和技术系统之中,他们喜欢面对和分析问题,并试图与之对话;他们受过良好且全面的教育,往往更像写作者与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和作品的呈现中,尽显百科全书式的谱系与调查方法;他们中的一些人迷恋研究的过程,对诸多议题感兴趣,并对选择的切面做精深的研究,另外一些人相比于具体细微的内容,更愿意打破边界并尝试建立宏大的叙事;同时,与强调艺术家气质与个性的普世印象相左,极具思辨性的他们将自我隐匿起来,藏在创作背后,相对削弱了直观与个体性,他们有时甚至变得不再强调自我表现,有意弱化个人气质,更在乎其作为主体所观察到的对象,而非作为艺术家主体的自我本身。

金亚楠 《摸平的指尖》 25×15×13cm 树脂着色 2019

苏予昕 《每日此时》系列

刘玗 《救赎山》 《玩石头的人》

苏咏宝 《HAHTTDT NO.1-5》 190×120×80cm 负片、放大镜、LED射灯、摆臂、钢脚 2019

李泳翔 《我不爱(吸血鬼食人有道)》 单频影像 27分1秒 2020
“2020年第八届华宇青年奖入围展:漫长的问候”开幕同期将推出华宇艺术论坛,邀请学者和艺术从业者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述和讨论。华宇艺术论坛起源于2016年,历年话题涉及“当代艺术与社会”“本土经验下的个案研究”“历史、艺术与政治”等诸多议题。本年度论坛由杜可柯策划,主题为“不止于一个词——另一种生活形式何以可能”。展览期间,UCCA还将陆续策划及举办三场主题对话及影像艺术交流活动,邀请此次参展艺术家及相关回应人进行交流分享,以更加深入了解本次入围艺术家艺术实践的发展与创作背后的思考。

倪灏 《结构研究2》 综合媒介 2014

陈丹笛子 《Call for Your Singing》 四频彩色有声影像装置 26分57秒 2019


夏乔伊 《克尔·马克思基金会》 尺寸可变 2020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