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里的众生相,太和艺术空间带来李惠昌的黑色幽默




“哼者.李惠昌黑色幽默画展”是“60后”艺术家李惠昌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集结了艺术家近十年间的三十余件水墨作品,由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策展,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担任学术主持,共展出《哼者》《魔术剧目》《瓶中藏性》三个系列的作品,艺术家对水墨技法的纯熟把握和画中蕴含的黑色幽默一览无遗。



展出作品以黑白两色为主,画面构图简洁,具象却不过于直白,给观者留下许多思考和回味的余地。画中人或坐或卧,颇有慵懒之态。画中场景各异,不变的是艺术家抽离和旁观的态度,喜怒哀乐、荒诞离奇的众生相在李惠昌的笔下似乎格外“淡定”,这实则源于艺术家深刻思考过后的举重若轻。传统水墨表现当下社会的种种荒诞与虚妄,非但未令人感到冲突或尴尬,反而相当和谐,水墨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或技法,而是幻化为一种精神,一种虚实相生、朴素淡然的态度。

说到展览的缘起,其实太和艺术空间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捞被遗失和散落在民间的艺海明珠,去年冬天,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两次接到著名美术批评家刘骁纯的电话,都是向他推荐李惠昌的作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贾廷峰拜访了李惠昌的工作室,后来他这样评价李惠昌:“他有着深厚的墨色晕染功夫和质感俱佳的书写线条…荒诞的隐喻和直觉的象征,笔下的人物被充满质疑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彷徨、挣扎于痛苦与孤独之中,在充满危情变形的世界里惶恐迷惘、无力寻找突围之后的焦虑。荒诞中自嘲,虚妄中自省,困境里警觉,绝望里重生。”
所谓黑色幽默,是在一切荒谬、尴尬、昏暗、邪恶之中依然可以幽人生一默,沉重却不沉沦,不喧哗也不颓废,而是以画笔记录和剖析,其间蕴含的生命力如一眼清泉,汨汨而出。


时隔数月,展览成功举办,现场观众的热情或许就是艺术家作品水准的有力证明,只可惜刘骁纯先生已驾鹤西去,无法亲眼目睹此情此景,令人不胜惋惜,正应了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李惠昌在自述中节录了两段纪伯伦的灵魂之说,很适合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造物主从自身分解出一个灵魂,并在其中创造了美。造物主给这灵魂以黎明前微风般的温柔,田野里百花样的芬芳,夜幕下月光似的优雅。——造物主随后又在她心中放置了困惑的阴影,那阴影正是光明的幻想。”


展览持续至2020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