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象新展可以说是筹备了一年,也可以说筹备了一百年
12月1日,势象空间展览“基石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开幕,由李大钧和冯宇担任策展人,由四个展厅呈现了122件珍贵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水彩、色粉、工笔重彩、版画、素描速写以及影像等,创作时间自1918年至2009年。展览以期继纪念奠基了中国现代艺术开端的艺术家,归纳整理他们的开创性与贡献,致敬这些对于中国艺术有着重要历史地位的人。










各位对中国现代艺术开端有卓越贡献的前辈,在空间中呈现不同的面貌和风趣,我们看到每位艺术家的形式卓然不同,他们在那些变化多端的年代,一意孤行,独持己见,试图对中国传统艺术改弦更张。他们深知自身承担的让中国艺术现代化的使命,所以作为老师,作为国家级艺术家,抑或是作为深居简出的隐士,在艺术的迷宫中摸出一条自成一派的出路,引领未来。这里有王式廓临终前还在描摹的真挚素描,有吴大羽看似随意挥洒但在当时完全先锋现在的双面彩绘纸本,有孙宗慰在一年中完成的大量蒙藏人物,线条真挚、颜色鲜艳,有祝大年在中国文人工笔和现代艺术之间的游走与创新,有庄华岳晚年重拾画笔后寥寥数笔中的深情与天分。
势象空间创始人兼本次展览策展人李大钧说:“这些艺术家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基石,我们这个展览可以说筹备了一年的时间,如果按照艺术家的脚步,也可以说筹备了100年。我们感谢这些艺术家的突破与坚决的革新,展览中21位艺术家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铺路石,他们见证百年社会变迁,也是未来艺术市场中重要的风向标。这些艺术家的面貌多元开放,我们没有侧重,只是致敬。”











第二展厅中,庄华岳的水彩作品尺寸非常小,仿佛在描绘大世界中每个小人物的生活舞台。晚年重拾画笔后,他摒弃墨色与线条的束缚,水墨“涂鸦”作品线条灵动洗练,无论是猫咪还是花鸟,孩童或是草木,总是随性散淡又意味十足。他终于抖落积久的灰尘,整理桌砚,信手为身边的猫咪孩童、花鸟虫鱼作画,寥寥数笔、兴致勃勃。既有八大山人的洗练,又有漫画式的随兴散谈。色彩是主角,它们铺陈全新的视觉和意向,明媚灿烂,斯文蕴藉,深情款款。展厅中还展示许幸之的一组80年代粉彩作品,有李瑞年三幅作品:葱绿粗壮的《油棕林》,高远辽阔的《苍山洱海》,40年代的小幅《昙花》,有宋步云在5、60年代所描绘北京古都新貌的一批油画、水彩作品。吴大羽十帧(20幅)罕见的彩墨双面画作品,是首次展出,这种形制的作品在其遗留的作品中极为珍贵,如此集中展出,是难能可贵的。罗尔纯是参展画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画家,其作品《西班牙画家》作于2009年,也是所有展览作品中创作时间最晚的一件。













第三展厅展出蒋兆和、李斛人物作品。还有宗其香的首次亮相的作品《大地回春》。宗其香留存的大幅作品从3米到16米近20幅之多,但由于是量身定制,所以大画基本都被收藏在各个饭店或公立艺术机构中。《大地回春》是家属手中仅存的一幅大作,首次亮相。孙宗慰此次呈现的是蒙藏人物服饰系列。1941年孙宗慰随张大千远赴西域,而后诞生一大批表现蒙藏人民生活场景的作品,这批作品,色彩艳丽,人物姿态各异,表现手法细腻,尺寸相同,是作者特意为之,也为以后描绘蒙藏人物生活图的大作奠定基础。




第四展厅呈现冯法祀、董希文为国家创作的巨幅历史画的草稿和过程,从中我们看到老艺术家为一件作品倾注的心力。还有“中国素描第一人”王式廓的作品5幅,其中2幅作于1973年,实属绝笔之作。





其实这些艺术家经历的那个时代,作为后辈我们可以想象,也不能想象。可能越是沉重的年代,越需要艺术将人拖起,唤醒轻盈自在的思想和灵魂。这些艺术家,在艺术的一隅,即成就自己的精神追求,又将中国艺术向当代与世界推进。
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