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作者:超凡 2021年6月3日 资讯事件
2021年6月1日下午,“艺术在浮梁2021——地方·发现”艺术展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寒溪村闭幕。“艺术在浮梁2021”艺术节由越后妻有艺术节的发起人北川富朗担任顾问,孙倩担任总策划,HUBART策展。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艺术在浮梁2021”,是一间以全村为范围的,没有屋顶的乡村美术馆。项目第一期实施区域选址为臧湾乡寒溪村,以史子园小组为中心辐射的周边区域。从5月1日开始到6月1日结束,32天里,5个国家,26位艺术家、建筑师、音乐人、创意人共同参与这场乡村艺术盛事。在寒溪村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22个艺术项目,4项文化活动,1次乡村公共艺术展。“艺术在浮梁2021”是一次独立构思的尝试,也是时下中国,诸多乡村艺术建设中的一条线索。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寒溪村村貌(摄影:马骅)
寒溪村村貌(摄影:马骅)
景德镇一直是以陶瓷闻名,而要追溯历史,景德镇真正的起源则是在浮梁。白居易曾在《琵琶行》中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而这其中的浮梁就是指的浮梁县,浮梁自古以来就是以种茶为生。
而本次挑选的寒溪村则是一个移民村,1966 年10月,淳安县库区(即今千岛湖)先后有共计16374人的乡镇移民迁入浮梁县,其中 1966-1967 年间,安置移民基本上都是单独建村,“艺术在浮梁”的核心区域——史子园茶园,位于上世纪60年代的建村之处。如今生机勃勃的美丽村庄,半世纪前却是芭茅遍地的贫瘠之地,是来到这里定居的人们,在生活中赋予土地生机。
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就以寒溪村的建村史为题材。比如艺术家向阳的《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技艺》,史子园村是寒溪村的一个下属自然村,在一间废旧的房屋里面,艺术家将墙面刷上十几层不同的颜色,然后再在墙面上雕刻——需要哪种颜色,就把它挖到对应颜色的那一层,向阳在这个作品中描绘了村落发展的历史,村中的居民平时劳作的场景,而雕刻在墙壁上所产生的灰尘也被艺术家一一收集。历史就像这些尘埃一样,如果没有人收集这些尘埃,那么历史则只会如灰尘般是过眼烟云,而艺术家将尘埃收集起来,同时也是在将历史重新整合,以灰尘的重量来象征历史的重量。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向阳 《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记忆》 摄影:刘新征
向阳 《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记忆》 摄影:刘新征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而mafmadmaf的《亚特梁蒂斯》也是从历史出发而产生的作品。《亚特梁蒂斯》从声音出发,站在屋子的中央拨弄簸箕里的稻米,稻米与簸箕摩擦的声音被处理成深邃而幽远的水波声,就像站在海底一样。《亚特梁蒂斯》很明显在借用亚特兰蒂斯的神话,那是一座在海底的城市,而寒溪村的村民之前的村落也沉在了千岛湖的湖底。我想起了德彪西的钢琴曲《沉没的大教堂》,这首曲子也述说了一个沉在水底的大教堂的故事,而每每当它浮起水面,人们总能听到那来自遥远水底的呼唤。而《亚特梁蒂斯》或许也是来自水底的历史的遥远呼唤吧。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mafmadmaf《亚特梁蒂斯》 摄影:mafmadmaf
 
mafmadmaf《亚特梁蒂斯》 摄影:mafmadmaf
从上两个作品中不难看出“艺术在浮梁”的核心观念,在地艺术和城市中的艺术的不同在于,城市中的艺术(或者说现代艺术)则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其实不会被允许考虑其他因素——那样就会变成“不纯粹”的艺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设了一种“作者—观众”的关系,是作者在挑选观众,而不是观众在挑选作品,观众不太可能完完全全看懂作品,毕竟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从而导致真正的交流完全不可能。而就像总策划孙倩所说,在地艺术其实是“命题作文”,艺术家需要根据在地的材料,讲在地的故事,那么艺术家就不可能还秉承着“除我以外,一切虚有”的理念,而这其实也是在呼唤着一种艺术家、作品、观众之间一种完全不同的关系。
比如马岩松的作品《灯》,在茶山上一个视野极好的位置点亮一座灯,伴随着晚霞升起,不同颜色的灯光也随之亮起,这件作品或许没有多么高深的理念,但是却也是一种自然与人为的完美结合,带来美的享受。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马岩松《灯》摄影:田方方
马岩松《灯》摄影:田方方
除此之外,现代主义所假设的那种创作模式忽略的是艺术之于人与人的关系的作用。让·鲁什天才性地提出了“交互电影”这一概念,“交互电影”的法语本身其实意思就是“以影会友”,而艺术成为搭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这里,艺术本身成为“encounter”(遭遇、邂逅)的产物。在浮梁,我们也能看到这种encounter,邬建安的作品《五百笔@浮梁》邀请当地的居民来参与某种“笔画的游戏”:人们随心所欲在宣纸上留下一笔痕迹,艺术家再将收集到的大量的笔画一一剪刻下来,拼组、 汇聚到全新的空白宣纸上,形成最终的作品。笔迹纵横交错,就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纵横交错,人们每天邂逅、偶遇,却不曾想过自己其实属于一个巨大的共同体之中,而邬建安则将这个过程通过艺术的方式体现出来。
邬建安《五百笔@浮梁》摄影:刘新征
邬建安《五百笔@浮梁》摄影:刘新征
而在观看《我·家·乡》这个作品时,我的脑海中最开始想到的就是瓦尔达的《脸庞,村庄》,同样也是拍摄普通人,《我·家·乡》呈现的是曾被个体忽视的村民最真实的样貌, 和他们最想表达的内心,以及他们最生气勃勃的当下状态,《我·家·乡》与《脸庞,村庄》都呈现了普通人的样貌,是对普通人的赞礼。
播下艺术的种子:“艺术在浮梁2021”正式闭幕
倪倪、霍城、于瑒 《我 • 家 • 乡》 摄影:刘新征
倪倪、霍城、于瑒 《我 • 家 • 乡》 摄影:刘新征
我们见过许许多多艺术乡建项目,而其中大部分的艺术乡建项目都仅仅只是人为地制造出一些可供“凝视”的东西,对乡村进行一些不怎么接地气的改造,艺术在这里像一阵狂风,掠过之后,片甲不留,仅仅满足了城市中产们猎奇的目光。如何持续,如何更好地“在地”是每个艺术乡建都必须要思考且为之努力的问题。或许“艺术在浮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在地地“经营”,“艺术在浮梁”的志愿者几乎全是来自于本地,相信去过的人一定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这其实在其他艺术乡建项目中是非常少见的,也难怪会有人评价说“萤火虫队”(“艺术在浮梁”的志愿者队名)是“艺术在浮梁”的“第23件作品”。
志愿者“萤火虫”队合影
志愿者“萤火虫”队合影
当然,这次“艺术在浮梁”也面临着如何持续的共同问题。“艺术在浮梁”之所以能办起来,政府背后的支持非常重要,正如总策划人孙倩所说,这需要政府决策人有相当的魄力和勇气,而浮梁恰好赶上了景德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潮流,这是一个“政治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如何让艺术真正生根发芽是所有艺术乡建项目需要思考的问题。无论如何,“艺术在浮梁”都在大地艺术节发展良莠不齐的国内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而在今后的发展中,相信“艺术在浮梁”也会越来越好。
真壁陆二(日本)《浮梁共生之家》 摄影:刘新征
真壁陆二(日本)《浮梁共生之家》 摄影:刘新征
TANGO《泉有米酒酒馆》摄影:刘新征
TANGO《泉有米酒酒馆》摄影:刘新征
文那《签人计划》 摄影:刘新征
文那《签人计划》 摄影:刘新征
大卫 • 歌诗坦(以色列)《对饮》 摄影:异想社
大卫 • 歌诗坦(以色列)《对饮》 摄影:异想社
“艺术在浮梁2021”的正展虽然在6月1号闭幕,但将在6月10日以后将会以新的预约制观展形式开始,实现长效全时运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